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直击一带一路的四大痛点

2015-06-29 11:03来源:新浪财经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资源电力通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固然令人欣喜,但其中存在的“痛点”更值得我们关注。目前,“一带一路”的“痛点”就是未来工作的要点和突破口。

“痛点”一:战略环境有待优化

1、赵磊(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

第一,国内痛点是:1、操作层面,基层普遍寄希望于中央怎么说,基层创新不足,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缺乏有效互动;2、主体层面,国内主体资源未能成功整合,政府、企业、专家学者与智库、媒体等四大主体资源未能有效对接,各说各话,没能形成合力;3、认知层面,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要获取能源资源以及输出过剩产能,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要挑战美国霸权,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要恢复新版的朝贡体系,还有人坚定地认为“一带一路”是国际关系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导致国内民众以及国际社会不清楚“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如此的“认知纠结”,很难保证顺畅地开展工作。

第二,国际痛点是:1、在国际社会看来,“一带一路”目前的原则性倡议多,可操作的内容少。2、未能庖丁解牛地了解每一个丝路国家:往往把22 个阿拉伯国家看作一个整体、把五个中亚国家看作一个整体、把十个东盟国家看作一个整体、把54个非洲国家看作一个整体……,据此制定整齐划一的“打包政策”。但“一带一路”要真正具有生命力,就不能想当然地、简单片面地同丝路国家打交道,要真正去了解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群体对中国的期望、对我们的需求。战略的避讳是笼统和肤浅。3、中、美、俄、欧、印等大国对于“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识严重不足。

2、于今(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智库总编,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痛点是:各种对“一带一路”的疑虑、误读,归根于战略思维的缺乏。因此,应当以战略思维加强对“一带一路”的研究,注意三个问题:首先,不能用肤浅的、近视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要着眼于解决长远发展中有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其次,不能用封闭的、保守的态度来开展“一带一路”的宣传工作,一方面要加强自我宣传的力度,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海外传播的力度。再次,不能用碎片化的、零散的方法来研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要用系统的、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一带一路”。

3、于洪君(全国政协委员):

目前,我们的外交队伍建设、财力物力投入、体制机制更新、资源配置协调、思想观念转换相对于形势任务,的确有些滞后。

4、钟琦(中交集团中国港湾办公室主任助理、致公北京市委海外联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企业青联委员、北京市东城区青联委员):

理念契合、价值认同是成功合作的基础,常说的“入乡随俗”,是一个主动融入的姿态,是一种对其他国家价值和文化的尊重。在“一带一路”的推行过程中,必须面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能够站在沿线国家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等特性因素上来分析问题,正视差异,找到双方重合的共鸣区间,谋求价值的协同,才能在各自保持原有的个性基础上,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中,“一带一路”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在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强调“产品和服务”要面向全球市场,满足不同市场“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思考,可以说是一种哲学层面的思考,要根据国别情况,适应其价值取向,制定不同的合作模式。唯有如此,才能获得沿路国家的认同和支持。

同时,在“一带一路”推行过程中,我们要有足够的自信,自信地传承和光大“对外开放、互通有无、平等交换、睦邻友好、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有足够的自信就有足够的个性,“一带一路”才能实现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和文化互鉴。

原标题:直击一带一路的四大痛点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一带一路查看更多>能源资源查看更多>电力通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