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对比美国 为啥拧巴的中国电改难以实现能源互联网?

2015-07-01 07:48来源:财新-无所不能微信作者:杨启仁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体制改革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伴随着智能电网的推广,美国有一个新兴电力产业,叫做Demand Response,中文好像是翻译成电力需求响应,从事这个产业的公司,称为Demand Response Aggregators (编者注:电力需求响应整合商)这个行业最大的几家领导公司包括:EnerNOC, Comverge, Schneider,CPower等等。美国的电力需求响应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目前每年有几十亿美元的产值。

什么叫做电力需求响应呢?简单的说,就是用户的用电需求一般是具有弹性的,例如农场灌溉用的抽水机用电量很大,如果在用电巅峰的时间,农场暂停抽水三十分钟,对于农作物的成长可以说毫无影响,但是如果一百座农场都暂停抽水三十分钟,就可以在用电高峰时间减少启动一座紧急供电的电厂。这种平常不启动、只在紧急用电高峰才启动的电厂,都是能效低、成本高的小电厂。如果能够尽可能减少启动这样的备用电厂,不但可以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污染排放。电力需求响应并不真的去发电,而是以减少用电及转移用电时间来取代高污染低能效的紧急备用电力,因此也被称为是一种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

要能够实现利用电力需求响应来取代低效的高峰电厂,就必须要有智能电网。Demand Response Aggregator跟大量的大电力用户签约,容许Aggregator在约定的条件下可以暂时停止这些电力用户的部份用电装备,以换取一定的金钱补偿。而Aggregator则可以在电力批发市场上把这些可停的电力需求容量在尖峰时段卖出去。由于暂停这些可停电力需求的成本几近于零,而取代的尖峰时段的发电成本则非常高,所以电力需求响应可以有很高的利润。这种高获利、低成本、零污染的产业,是美国政府鼓励的新兴产业。

中国由于缺乏调度灵活的天然气发电厂,尖峰的紧急供电大多是依赖小型低效的燃煤电站。中国发展电力需求响应的潜在利益比美国还大。然而在中国,有关电力需求响应的讨论都还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形成真正的产业。为什么这样低成本高获利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呢?

原标题:对比美国,为啥拧巴的中国电改难以实现能源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