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市场正文

“华龙一号”征战海外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5-07-02 08:54来源:中国核工业报关键词:华龙一号核电建设核电走出去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抢滩海外,挑战不容小觑

尽管中国有句俗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近年来,中国核电一直是国家领导人出访“推销”主打产品之一。那么当前,世界核能市场需求如何?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世界核能市场曾一度搁浅,多国暂停新建核电机组。近年来,随着美国、中国等重启核电建设,全球核能市场逐渐复苏。Francois Morin说,到2030年,全球在建及规划中的核反应堆建造市场总量可达12000亿美元,他国可进入的市场份额为5000亿美元。然而,全球核能市场长期以来被俄罗斯、法国、美国、韩国等少数核电大国把持,而且对外扩张势头依然强劲。面对“劲敌”,刚跨入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国家第一阵营、携“华龙一号”扬帆出海的中国,能从全球核电市场中切到蛋糕吗?

“我觉得‘华龙一号’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肯定有机会。”Francois Morin说。当前首要任务是扩大全球核电市场份额,这就需要增强公众对发展核电的信心。他认为,发展核电为减少碳排放、解决环境问题提供非常好的支撑。目前,全球最大的核电市场在中国,全世界在建的71个核电机组中有26个在中国,占比第一,这一势头能够保持5~10年。中国能够持续发展核电,日本如果也能重启核电,必然将大大增加全世界范围内发展核电的信心。“华龙一号”得到各国普遍关注,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具有大量商机,而中国市场将是其最大的后盾。

Francois Morin希望中国在紧盯全球核能市场的同时,也可以关注全球核电主设备等核电相关市场。这些市场不仅可以马上进入,而且市场份额可观,比如说,蒸汽发生器到2030年将产生55亿美元的市场。最重要的是,中国可以借此积累参与全球核电竞争经验。如果有关国家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就可以缩短核电技术的出口周期。

增强世界公众对发展核电的信心这一观点得到了中核集团副总经理俞培根的认同。他坦言,“华龙一号”“走出去”面临的挑战重重。核电建设不同于其他项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不单单涉及经济问题,也涉及一些政治问题、国际问题。不同的国家对发展核电抱有不同的态度和策略,当前有的国家正在重启核电,有的国家还处于观望中。因此,要使核电的安全性为大家所接受,其技术性能、安全标准都要达到世界最新标准。

其实,“华龙一号”出征海外,功夫还在国内。目前世界上在建的三代核电机组AP1000和EPR首堆建设都出现了延期。“华龙一号”首堆如果能够顺利建设,必将增强其“走出去”的底气和信心。“华龙一号”要在他国落地生根,不仅要符合国际发展民用核能的基本规则,还要满足每个希望发展核电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要求,以及获得该国政府和民众的支持。


外宾在“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现场


外宾在福清核电就“华龙一号”询问交流

纵横联合,战术因地制宜

核电出口不是简单的技术出口,而是包括技术、核电设备以及融资等等,是一个综合体。对此,俞培根认为,核电“走出去”,首先是合作共赢。通过发挥“华龙一号”平台作用,能够将技术、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等联合起来,形成一个作战兵团,并向全球提供包括融资服务的核电一体化方案。这也必将增强“华龙一号”“走出去”的可能性。

在“华龙一号”出征海外的整个作战兵团中,核电装备制造企业是成功占领海外市场、分享海外蛋糕最有力的支撑之一。那么,这支队伍能力如何?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建立以东北、上海、四川为代表的三大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发展壮大了一大批为核电服务的配套设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核电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据中国机械行业联合会发电设备中心处长孟彦辉称,我国核电装备生产能力已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具备每年生产约15套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能力,成为国际上拥有最大产能的国家。

原标题:“华龙一号”征战海外 机遇与挑战并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核电走出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