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工程评论正文

浅析我国风电专利的成就与差距

2015-07-21 09:14来源:《风能》作者:赵靓 夏云峰 何杰英关键词:风电机组风电企业风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大型风电机组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及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提示,在知识产权已然成为各国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焦点的新形势下,我国风电企业应尽快提高全球化专利布局意识,构建重点专利风险防控机制,以克服在“走出去”过程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障碍。

信息时代,知识产权是所有企业都绕不开的核心价值创造点。谁手握行业的领先技术,拥有更多的核心专利,谁就可以把脉行业发展趋势,以此获得更强的议价能力和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反之,如果没有做好专利工作,那么企业极可能在还没有深入参与某国市场之前,就被竞争对手告上法庭,彻底卷铺盖走人。

因专利问题而不能进入某国市场,在很多行业都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对于技术密集型的风电行业而言,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它提示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暂时落后的一方,我国风电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一刻也不能放松。只有掌握了核心专利,才能让我国企业在风电行业迎头赶上,并使它们“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实。

市场竞争利器

日本最大的风电机组制造商——MHI (三菱重工)的风力发电事业部一直试图追赶欧洲的竞争对手,在不断开拓本土市场的同时,开始大力进军海外市场。发展迅速的美国风电市场,成为MHI 的重要目标。然而,作为美国最大的风电机组制造商,GE 似乎并不希望与其他整机商分享同一块奶酪。它于2008 年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指控MHI 侵犯了其风力发电机的相关专利,要求在美国禁止进口该公司的此类产品。

据了解,早在收购Enron 公司的风能部门与其他一些具备风电机组制造技术的小公司之时,GE 就已经一并拿下了这些企业的相关专利权。目前,则正是GE 巧妙运用专利这种企业无形资产,拓展业务、争夺市场的绝佳机会。仅仅通过动用专利权就将对手拒之门外,是成本相当低且非常有效的市场抢占方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MHI 进入美国市场的产品,并没有成功绕开GE 的相关专利权,从而对MHI 在北美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形成了一定制约。加之现在的日本市场极为有限,欧洲市场则日趋饱和,而其他的亚洲市场竞争激烈,若再丢失美国风电市场,MHI 风电业务的发展将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实际上,这个案例只是GE 利用技术优势阻击竞争对手的一个缩影。在北美市场,由于GE 在发电机变速专利中必要的电力电子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其他制造商若想进入北美市场,只能选择要么支付许可费,要么研发绕过专利的新技术。因此,Vestas 的Opti -Slip 技术,Gamesa 和Fuhrlander 的RCC 发电机,Enercon 的无齿轮箱直驱低转速永磁交流发电机,都是以绕过GE 专利,并保持较高的机组效率为目标的新技术。虽然GE 质疑Enercon 的输出仍设定在的60Hz ,曾一度引起法律纠纷,但结果是GE 授权Enercon 变桨变速直驱产品进入北美市场,之后有市场传闻Enercon 在一项限制美国生产商产品在德国市场销售的专利上作出了一定让步。

显然,专利保护已经成为各整机商逐鹿国际市场的隐形武器。而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风电的专利工作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战略意义。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技术研发力度,则可以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为战略新兴产业提供法律政策保护,并打造产业核心优势,进而提供保障平台与战略基点。

由于各国政府和相关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知识产权在促进战略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知识产权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有明确战略目标的专利组合开始大量涌现,企业围绕知识产权的竞争与合作的形式也日趋复杂。然而,就风电专利来说,我国与一些先进国家相比,在不少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原标题:【封面】中国风电专利的成就与差距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机组查看更多>风电企业查看更多>风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