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中国制造需要创造新优势

2015-07-29 10:28来源:文汇报作者:石建勋 王盼盼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革命。如何在世界经济转型调整中占据主动地位,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占据优势地位,中国制造必须创造新优势,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

近期,有境外媒体报道说,大批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已经或者正计划将生产迁回美国。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美国能源成本降低、中国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不再。该报道还引用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测,现在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果然如此吗?

全球产业进入新一轮再分工

笔者无法核实该报道的真实性,仅从其报道的某些美国公司计划将生产回迁这一预测来看,制造业回迁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产业再分工的大背景。

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深切感受到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切肤之痛,经济金融化、制造业空心化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与金融稳定,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更加关注制造业转型升级,将重振制造业作为经济复苏主要政策着力点。典型代表是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和德国“工业4.0”战略。为了保证新一轮产业革命首先发端于美国,美国提出“再工业化”、“重振美国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等战略目标。推出颇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制造业,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采取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特别是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及其他社会资源,构建全国制造业创新研究网络等,从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也有助于巩固和加强美国制造业强国的地位。德国提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战略。“工业4.0”的概念已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理论。德国试图通过构建智能生产网络,推动德国工业生产制造进一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升级,从而让工业制造更加先进、更少资源消耗、更加资本密集,以维持和巩固其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除此之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是摩拳擦掌,他们依靠本国资源、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正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以更低成本承接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中国制造的优势仍然存在

我们应该客观认识到,一些欧美国家为吸引制造业回迁本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同时在比较成本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一些欧美公司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回迁本土,这是新一轮国家间竞争力培育、制造业版图重构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现阶段或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一些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陆续迁出中国,这是中国主动优化产业结构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制造的优势仍然存在。尽管薪酬水平快速上升,但中国的制造业薪酬依然远低于美国及其他国家,而且,中国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在从非熟练劳动力向熟练劳动力转变,劳动力素质日益提高。

原标题:中国制造需要创造新优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工业4.0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