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保护与控制政策正文

河南许昌印发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9个方案

2019-02-11 16:14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电力装备输变电装备中国制造2025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河南省许昌市人民政府印发《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再生金属及制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9个方案。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9个方案的通知

许政 [2019] 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高纯硅材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再生金属及制品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许昌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9年1月30日

许昌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为把许昌市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智能电力装备制造基地,引领带动全市装备制造及其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发展形势

电力装备是实现能源安全稳定供给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装备制造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获得清洁能源的重要保障手段。《中国制造2025》把电力装备列为十大重点产业发展领域之一,其确定的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发展等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电力装备制造业已发展成为覆盖电网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及通信平台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区域内拥有两家超100亿元及300多家中小型制造企业,±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和换流阀、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保护控制、风力发电机、风电变流器、光伏并网逆变器、220kV及以下变压器、中低压开关成套设备及元器件、智能电表等产品优势明显,但我市的电力装备产业规模偏小、智能化程度偏低、产业生态不完善等问题仍然突出,与长三角、珠三角、泛渤海等电力装备主要集中的经济圈相比存在明显差距。面对机遇和挑战,大力推动我市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对于支撑和构建我市现代电力装备产业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趋势,坚持以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为根本方向,聚焦电网的通信平台及“发、输、变、配、用、调”六大环节,以龙头带动、集群引进、硬软互动、加速配套、同步发展为着力点,规划布局“一谷两区三中心”,建设主导突出、功能完备、配套齐全、协同有力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努力把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培育成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产业。

(三)发展目标

围绕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及《中国制造2025》,通过3—5年时间,“一谷两区三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谷”:把中原电气谷核心区打造成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智能微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智能配用电、新能源发电及接入、工业节能、智能一次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生态型电气谷;“两区”:引进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等行业龙头企业,把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打造成配套件产业集聚区;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端技术和中航建设集团的优势资源,将纪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成中国电力三次装备和建筑电气特色园区;“三中心”:创建国家电力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标准与技术评价中心。

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税120亿元;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400亿元,利税140亿元;2021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150亿元。到2022年以后,打造1家销售收入超500亿元及3—5家超百亿平台型企业;形成上下游配套企业400家。

二、重点任务

(一)规划产业布局

坚持“立足基础、突出重点、特色主导、错位发展”,形成核心电力装备产业集群、一次和二次特色电力设备生产基地、配套部件集群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发展重点在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魏都产业集聚区。

1.核心区。依托中原电气谷,聚焦智能电力装备制造、研发设计、检验等高附加值环节,重点吸引电力装备高端制造企业进驻电气谷,重点建设一试验基地、一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和一制造中心。

试验基地:高压设备试验中心;低压电器试验中心;新能源试验中心、襄城县风光储研究基地;中试及新产品试作中心。

高端产品研发中心:电力装备产业的基础研发中心;电力装备产品开发中心。

制造中心:电力一次设备制造中心;电力二次设备制造中心。

2.示范区。重点发展中小企业及配套零部件产业。中小企业:中低压开关柜、工业电气自动化产品、低压电器等。配套件企业:风机的叶片、齿轮、轴承、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储能电池、电阻、电容、连接器、机械加工等。

3.魏都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力三次装备和建筑电气,打造“河南电气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

责任单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魏都区政府

(二)做强存量产业

1.新能源发电装备。重点发展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变流器、风电控制系统;光伏并网逆变器、智能光伏汇流箱、光伏控制系统。

2.输变电装备。重点发展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及控制保护设备、直流场设备、柔性直流输变电设备、智能一次设备(电力变压器、高压开关、电抗器、断路器、互感器等)、智能二次设备、直流融冰装置、智能一体化电源设备。

3.配用电装备。重点发展智能配电自动化、智能配电终端;中压开关、环网柜、配电变压器;智能电表、智能用电信息系统;储能电站;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设备。

4.大电网安全与控制设备。重点发展电网安全稳定系统、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

5.电网信息和通信。重点发展载波通信设备、光纤通信设备、智能电网信息化系统。

6.轨道交通设备。重点发展牵引供电自动化系统、电气化铁路保护设备、GIS柜、环网柜、干式动力变压器、干式牵引整流变压器、非晶合金变压器、电气设备状态监测设备、静态无功补偿装置。

7.工业电气自动化。重点发展工业配用电自动化设备、箱式变电站、无功补偿设备、谐波治理设备、节能控制设备、能效管理设备。

8.机械结构。重点发展具备电力机柜、机箱、箱式变电站;电动汽车充换电站配套的机器人结构、电池箱体、充电桩结构、充电柜、充电架等产品研发,提升机构仿真分析、热仿真分析、加工生产及配套能力。

9.智能设备检测。重点发展智能二次设备检测、可靠性试验设备、微电网控制设备及检测设备。

10.电力电缆、电缆桥架。重点发展电力电线、电力电缆、电缆桥架。

责任单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长葛市政府

(三)扩大增量产业

1.新能源汽车配用装备。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服务产业的配用电装备。

2.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相关的电力技术及装备,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装备融合发展。

3.新能源装备配套件。重点发展风机的叶片、齿轮、轴承、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储能电池。

4.低压电器。重点发展配电开关、熔断器、空气开关、电源插头、电源插座、连接器、电阻、电容等。

5.检测设备。重点发展智能一次检测设备、低压电器检测设备。

6.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系统集成、EPC/BT、运维服务、工厂化检修、现代服务体系。

责任单位: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长葛市政府

(四)提升创新能力

利用企业已建成的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搭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破目前存在的技术不能共享、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已有的国家、省、市级专项计划对智能电力装备进行重点支持。(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

(五)加快结构转型

根据电力装备上下游配套关系,加快结构调整、企业联合和产业重组,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塑造产业集群优势,实现科研、设计、制造、成套服务、金融和工程施工一体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链和大型企业集团。(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六)加强品牌培育

在满足重大电力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优势,借鉴和利用跨国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深入实施,凭借龙头企业已有的优势,实现“借船出海”,扩大“走出去”的途径,逐步在国际国内形成“许昌电力装备品牌”,以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商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用好“许昌英才计划”、“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积极向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倾斜,支持电力装备产业链各环节智能化发展以及产业生态建设。鼓励社会各类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进入电力装备的智能化及智能制造领域。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类资金对电力装备的智能化改造和产品智能化关键技术研发给予支持。加大金融机构对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以债转股、股权转让、整体上市等方式融资。(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金融工作局)

(二)重视招商引资。建立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县(市、区)、产业集聚区协同招商机制,定期组织举办海内外重点地区招商推介会,积极吸引国内外电力装备的龙头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配套企业来许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总部和制造基地。引进具备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潜力企业,充分发挥中原电气谷的核心作用和空间区位优势,支持本地企业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开展产业配套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三)加强人才培养。坚持外部引进与本地培养相结合,依托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引进和培养行业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优秀经验管理人才等,吸引电力装备产业高级人才到我市创业就业;引导许昌学院等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大电力装备产业相关人才培养力度;引导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扩大电力工程专业及招生规模,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强化技术型、技能型专业人才支撑。(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四)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各部门要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形成招商引资的“强磁场”,营造全市协同支持智能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四、组织实施

建立市转型发展攻坚领导组办公室统筹、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分工负责、新兴产业专班推进的工作机制,落实“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作要求,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近期重点任务分工抓好落实,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政策措施,主动开展对接招商活动,争取尽快落地一批重点项目。

许昌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为抢抓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机遇,推动我市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转型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方向,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提档升级的优先方向,以长葛市、中原电气谷核心区、建安区等产业集聚区汽车产业基地为主体,以“两引两提”(引进新能源及网联整车企业、引进汽车电子企业、提升现有企业先进产能、提升充电设备研发生产能力)为主要路径,以增强“四个优势”(政策组合、区域市场、零部件配套和产业协同优势)为支撑,着力构建一流的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加快建设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经过3—5年的努力,新引进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企业1—2家,全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能达到20万辆,汽车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60%以上,重点区域充电设施网络基本完善,新型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形成千亿级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三、产业布局

按照产业链条发展需求和我市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实际,产业总体布局为“一集群、两中心、三基地”。“一集群”:重点依托中原电气谷核心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打造千亿级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两中心”:依托电气谷核心区,建设新能源及网联汽车研发检测中心和服务保障网络中心;“三基地”:以电气谷核心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为重点的整车生产基地;以长葛黄河工业园、示范区动力电池产业园为重点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以许继集团、黄河集团为龙头的充换电设备生产基地。

四、发展路径

(一)大力引进新能源及网联整车企业。重点推动各产业集聚区抢抓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政策机遇,密切跟踪国内外优势汽车企业投资动向和新能源汽车布局需求,针对意向企业,特别是国内外优势汽车企业,开展新能源及网联汽车项目精准招商,引进落地若干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重点推动电气谷核心区利用5G试验网建设和整车生产优势,加强与知名新兴汽车设计制造企业、互联网汽车企业对接,积极争取设立智能网联汽车研发生产基地。鼓励森源重工与新兴汽车企业开展新能源车型开发、代工制造、租赁共享、股权投资等合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加快引进汽车电子企业。发展车体电子控制系统,发挥森源重工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优势,大力引进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等领域配套企业。发展车载电子电器产业,引进车载视听娱乐、智能导航、语音互动、影音娱乐、泊车辅助、行车记录等产品领域企业,重点加快鄢陵智慧信息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入驻项目的同时,持续引进车载摄像头、自动驾驶摄像头、行车记录仪、智能后视镜等汽车电子产品企业。培育发展车联网及智能驾驶产业,拓展车用智能传感器、车载嵌入式软件、车载智能处理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等领域,大力引进车联网技术提供商、平台运营商、网络运营商等优势企业。支持产业集聚区依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信息产业园,培育打造以汽车电子为主的零部件产业园,引进落地一批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责任单位:长葛市政府、鄢陵县政府、建安区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三)提升现有企业先进产能。支持森源重工提升高端产品比重,着力建设森源年产5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以森源电动汽车产业园为依托,结合示范区5G试验网建设,打造集技术研发、道路测试、示范运行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试验示范基地,重点推动森源基于5G网络的纯电动自动驾驶环卫车辆和智能网联纯电动物流车等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试验和产业化,完善提升产品设计,增强商用车高端产能。推进许继集团高端电力专用车生产线项目建设,支持森源、万里路桥、统一电器等专用车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专用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按照“提升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思路和国家低速电动车管理要求,加快推进宏瑞世英、银翔摩托、鸿舟车业等电动车生产企业淘汰落后产能,规范发展、提升发展,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责任单位:长葛市政府、建安区政府、魏都区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四)提升充电设备研发生产能力。增强许继、黄河充电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加快许继集团智能充电桩生产线建设,确保许继集团持续保持新能源汽车充电产品及关键技术的领先优势。推动充电产品技术升级,依托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大高效自适应的智能快速充电技术、高适应性的动力电池快速更换技术、多源信息互联互通融合运营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力度,加快研发柔性自动功率分配控制的“一对多”充电技术产品,提高充电服务能力;努力解决互联互通的充电服务信息共享技术,实现充电设施位置、状态、参数及交易信息的跨平台共享;加快研制动态无线充电系统样机,建设无线充电试验路段,突破无线充电技术,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充电设备研发生产基地。(责任单位:长葛市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五、生态构建

(一)增强政策组合优势。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市县联动加大支持力度,形成政策组合拳。

1.落实扶持政策。落实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产业化政策的同时,企业(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同步出台配套政策,采取相关专项资金奖补等方式,对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化等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

2.实行专项招商。结合许昌实际,创新汽车产业招商政策,着力开展驻地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对具有引领性、标志性的新能源及网联汽车重大项目,在基金投资入股、代建厂房及厂区基础设施、设备投资补贴、配建人才公寓等方面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

3.加强基金支持。梳理建立产业项目库,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向国家、省产业基金推介,或本着谁出资谁收益谁享有的原则,与项目所在县(市、区)成立子基金等形式,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推动一批“两引两提”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金融工作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

4.强化用地保障。对汽车产业用地实行重点保障,支持中原电气谷核心区、长葛市、尚集、鄢陵县等集中布局建设整车企业生产基地及配套零部件产业园的产业集聚区,提前开展土地整理和储备,为新引进整车企业和现有骨干企业扩能改造创造条件。对列入规划、独立占地的充电站项目,按公用设施安排用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增强区域市场优势。坚持政府及公共领域先行,加大私车购买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充电设施网络,推广商业运营新模式,强化市场应用对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牵引作用。

1.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全面落实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车相关规定,原则上全市新增及更新的公交车辆、市政环卫车辆全部纯电动化,新增及更新的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平原地区旅游景区等作业车辆新能源车比例2020年不低于95%,许昌市城市建成区2020年年底前公交车、出租车、市政环卫车、物流配送车等领域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对纯电动乘用车实行不限行、减免停车费等政策,对城市配送的纯电动货车实行便利通行政策,鼓励个人、非公企业等用户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责任单位:市事管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加快充电及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许昌市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同步建设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并按照“桩站先行”的要求,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力度,通过公开竞争,授予特许经营权,在车桩融合发展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分类有序推进桩站建设,快速建成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确保建设规模适度超前。重点推进公共服务领域、居住地、单位内部停车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六网络一平台”,即车桩一体智能电动公交车充电网络、出租车充电网络、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市政电动汽车充电网络、住宅小区电动车充电网络、网格化公共充电设施网络和智慧充电服务平台。2020年建成服务于新能源汽车的城市充电网络,实现许昌市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事管局、市供电公司,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推广商业运营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新能源汽车运营许昌模式,搞活商业运营企业,拓展生产企业市场,壮大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支持万里运输、森源重工等新能源乘用车运营和生产企业在市内外开展或参与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业务,研究建立与公众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资源、停车资源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使其与城市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出行方式协调发展,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同时,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平台,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鼓励森源重工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融资租赁新型商业模式,推进租赁业务与现代信息平台融合。支持万里运输、城市公交公司等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跨区域开展定制客运班线、定制巴士、定制公务用车、城际约租、货运物流出租等租赁模式灵活的定制化服务,构建信息化引领的“新能源+新服务+新网络”的全新营运模式。(责任单位:长葛市政府,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事管局)

(三)增强零部件配套优势。坚持培育与引进龙头企业并重,加强关键零部件研发创新和项目布局,构建完善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

1.提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聚焦“三电”(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领域,重点推进河南力旋科技公司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建设,提高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正极锂电池生产能力和单体能量密度,加快石墨烯技术研发,实现石墨烯+超级电容技术的重大突破,改善电池性能,提高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支持森源重工加快“三电”关键零部件集成系统生产线建设,提升整车配套能力。推进轻量化材料等技术突破,谋划和引进实施一批车用铝合金板、车用碳纤维、铝轮毂、镁轮毂等项目,加快河南德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只铝镁合金汽车轮毂项目建设。(责任单位:长葛市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2.加快发展网联汽车零部件。加强车载终端、车载芯片、无线通信设备、智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企业及系统集成供应商引进和培育,鼓励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通信等企业与车企深度融合,形成一批网联汽车零部件和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优势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促进零部件与整车协同发展。围绕森源重工等整车生产企业,加快规划布局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吸引配套体系知名企业入驻。支持市内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在研发、采购等方面深度合作,构建稳固供应链体系。(责任单位:长葛市政府、鄢陵县政府、建安区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备查看更多>输变电装备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