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智能地下管廊时代 电力一马当先

2015-07-30 14:03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李兆清关键词:城市电网地下管网基础设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人们说起智慧城市,首先想到的是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政务,等等,却经常忽略了更深层次的、与城市生态更紧密相联、与百姓生命更息息相关的重要系统——城市地下管网。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生命体,那么城市地下管网就是城市生命的循环之脉!

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起步晚、基础差、推进慢,全国大约有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加上归属各部门的管线档案互不相通,除了马路经常被开挖、工程延期外,也屡屡造成建设过程中挖断管线的事故。现状使得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廊的需求已经变得十分急迫。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布局模式,任何城市都有电力、供气、供热、管水、供水等等一系列跟地下空间密切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长期以来,中国城市的每一类管线基础设施都是各自独立布局,这种模式无论是从占用土地,劳动投入,还是从设施设备建设来说,都是一种重复浪费。

在地方上,已经有省份展开了先行试点。根据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评审结果,排名在前10位的城市进入2015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范围,包括包头、沈阳、哈尔滨等。中央财政将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具体补助数额为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

地下管廊建设这个万亿级别的“宝藏”开启后,能否充分拉动基础投资增长,抵御经济下行压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相当于建设一条地下“高速公路”,只要是铺设在城市地下的管线都要从管廊中通过。这是一个稳定的市场,因此回报率会是长期稳定的。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电力、供水、排水、燃气、热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8大类20余种管线。每年新铺设和更新改造的市政管网长度超过10万公里。高科技的医疗设备能够让人体的经络脉管显于屏幕,但城市不是人体,城市地下管线的隐蔽性,给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又由于规划设计与建设的步调不一致,以及施工现场情况的变化,会引起规划设计不断变更,施工图纸经常被改得面目全非。从而,竣工验收时因缺少地下管线平面位置、立体位置等准确的基础资料,最后造成地下管线的管理资料混乱缺失,这是国内城市地下管网存在的最普遍问题。

欧美国家把城市地下管网叫做“城市的良心”。就拿法国巴黎的地下排水网道来说,网道建于地下50米,设计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总长达2300公里,蓄水池有6000座,有1300多名专业人员负责维护地下管网的正常运转。

如果我们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1.2亿元,就是1万亿投资。这还没包括间接拉动的投资,如果加上拉动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拉动经济的作用就更大了。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城市电网查看更多>地下管网查看更多>基础设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