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三峡工程

2015-08-03 15:40来源: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作者:钮新强关键词:三峡工程水电建设水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峡工程即将竣工验收投入正式运行,恰逢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工程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将在发展转型、产业转移、国土资源利用、水资源调度、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给长江经济带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机遇,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工程于2003年6月开始初期蓄水,2008年汛末进行正常蓄水位175米试验性蓄水,目前即将进入正常运行期运用。此时,恰逢中央作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决策,三峡工程作为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工程,为开发利用长江优势资源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峡工程主要效益

防洪效益。三峡工程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通过水库调蓄,可把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千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洪水,配合分洪措施,可保证荆江河道行洪安全;对城陵矶附近地区,一般年份可以基本不分洪,遇特大洪水可大幅度减少分洪量。三峡水库与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能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三峡工程能有效缓解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发挥巨大的防洪作用。

发电效益。长江流域煤炭、石油等矿物性能源缺乏,分别只占全国总储量的7.7%和2.4%,水能资源丰富,经济可开发量约占全国总量的60%。但总体来说,仍属能源短缺地区。三峡工程是长江流域水电开发的重大工程,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年发电量近900亿千瓦时,供电范围包括华东、华中、川渝和广东电网,除广东省外,其他均在长江经济带内。至2014年6月底,三峡电站累计发电7460多亿千瓦时,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高达数千亿元。

航运效益。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600多千米的自然航道得到根本改善,大型船舶可直达重庆;三峡下游宜昌至武汉中游河道,通过三峡水库流量调节,有效改善了天然情况下枯水期通航水深不足问题;优良的航道条件,促进船型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船舶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三峡蓄水通航10年来,累计过闸货运量超过6亿吨,是三峡蓄水前葛洲坝枢纽22年过闸总运量的3倍以上,年过闸货运量已突破1亿吨,是蓄水前最高年货运量1800万吨的5.6倍。

供水效益。随着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水位,枯水期工程对下游的补水能力大大增强,枯水期结合发电对下游补水,出库流量一般大于入库流量1000~2000立方米每秒,在蓄水期间,还可根据下游来水状况,适时调整下泄流量。三峡工程的补水功能,保障了长江中下游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需求,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长江经济带战略对长江治理开发的要求

长江经济带战略部署与长江的治理开发息息相关。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具有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国土空间开发中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举措,是带动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平台,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成为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作用日益突出。经七、八年的建设,率先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重大突破,新型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安全可靠的长江水利支撑与保障能力,是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建设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从长江经济带战略部署来看,需要通过长江治理开发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提供保障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的发展环境。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有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长江流域水资源相对较丰富,但水资源年际、年内分配不均,需要面对防洪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等问题。

一是防洪安全。洪水隐患是长江经济带面临的最大灾害威胁。长江流域洪灾分布范围广、类型多,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洪灾最为频繁、严重,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中下游有上海、南京、武汉等数十座大中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精华地区,是长江防洪的重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对防洪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供水安全。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长江经济带,需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供水需求。长江流域水资源不仅承载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也是南水北调等引(调)水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利用设施不足等,流域内局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节约使用水资源是急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有流域控制性工程解决水资源调度,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经济、环保的运输能力。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首要任务是“率先建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而“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能力”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最突出的位置。水运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投资省、占地少、污染小、运价低等优势,是交通运输行业中最能体现节能、减排、环保的运输方式,未来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还需大幅提升。目前长江还存在局部河段航道条件受限制,港口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航运发展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需进一步加强“黄金水道”建设,逐步形成以长江干流为主体,干支畅通、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航运系统,提高区域综合运输能力,保障和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符合产业政策的能源保障。能源供应是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最基本的保障条件,长江经济带建设要紧紧围绕转型升级,能源的生产供应也应体现转型升级的要求,符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方向。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核心是要大幅压缩煤炭所占比重,增加核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长江流域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但水力资源丰富。从资源可靠性和技术经济性来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现阶段优先开发水电是现实和必然的选择,要在保护生态和移民利益的前提下,合理、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并通过水库优化调度提高三峡等水电站的发电效益,为实现我国承诺的减排目标作出贡献。

绿色生态廊道。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区,要统筹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使长江经济带率先成为我国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随着长江经济带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重。虽然长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能满足所属水域功能的要求,但部分城市江段岸边水域水质较差,部分支流河段水质污染严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其他人类活动,部分河段和地区的水生生境萎缩、生境条件改变、生物资源衰退,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已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加强生态保护。

原标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与三峡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