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史珺博士:能源互联网≠“互联网+能源”

2015-08-05 06:37来源:世纪新能源网作者:史珺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微电网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新能源成本下降导致需求市场化

无论哪种新能源,其发展的快慢与成本的高低息息相关。目前,在我国西部阳光较好的地区,发电成本已降到了0.6元/千瓦时,可以实现平价上网。如果说早期的新能源是由政府补贴的政策推动的话,那么,随着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成本不断下降,新能源发电即将从依赖政府补贴的商业模式过渡到完全市场化的商业模式,预示着新能源产业即将面临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和一个长期的高速发展。

2)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巨大的能源市场

国家已经制定了城镇化的规划目标,我国在2020年要将城镇化率从现在的50%提高到70%,这意味着有三亿人要进入城镇化的生活,至少要增加3亿千瓦的用电容量,相当于目前全国总用电量的1/3。这么大的用电量国家已经决定要全部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否则雾霾等问题将成为致命的社会问题。但是,城镇化的用电不可能通过大规模的地面电站解决,必须依靠以智能微电网组成的能源互联网方式,才是最佳、最实用的方案。

3)欧美双反促使中国政府加快推出了新能源的支持政策

近年光伏和风力发电价格的不断下跌,将使光伏发电从目前的补充能源一跃而成为替代能源甚至主力能源,欧美不愿自身国家未来的支柱能源由中国主导,因此先后试图以“双反”等贸易保护措施来遏制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以保持其在传统能源多年来形成的垄断供应局面,并通过石油供应和运输的优势来扼住中国经济发展的脖子。

从上面可以看到,能源互联网的形成现在已经基本具备条件。尤其是第三条,光伏、风力等新能源目前已经连续两年造成了我国石油进口需求的下降,对于国际石油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既然成果初显,我们当然要再接再厉,继续大力发展新能源。而新能源的大量应用,最终一定是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形式进行的。

所以,我们要大力推动能源互联网,但不要将“能源互联网”局限在“互联网+能源”这个狭窄的领域中,虽然“互联网+能源”作为智能电网的形象称呼,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但这两者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原标题:史珺博士:能源互联网≠“互联网+能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微电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