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1986年4月26日凌晨,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导致大量放射性外泄,成为核电历史上一起最为严重的事故。至今事故已经过去了23年,事故究竟对人类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多大危害,放射性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一、现已确认,该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文化知识,他们的一系列不当操作和失误造成的。先是蒸汽爆炸破坏了反应堆堆体,而后又化学爆炸造成了堆芯放射性物质的大量外泄。据1995年较准确的估算,事故中释放的放射性总量达到(1~2)x1018Bq,其中半衰期为30年的铯-137的释放量为(85± 26)x1015Bq总计泄漏的核燃料有六吨。
事故发生后的头两年期间,由军队,核电厂的职工,地方警察和消防人员等组成的“清扫人员”,总计有60万人之多,进行了事故现场的清扫工作。其中的24万人是在反应堆周围30公里以内的地区进行清扫的,他们受到的辐射剂量较高。
事故发生的当天,一直到1986年的夏天,一共有11万6千多人,从反应堆周围地区撤离,疏散到非污染地区。以后的几年中,又有23万多居民被重新安置,总计有近35万居民从当地撤离。
事故后所释放的放射性落下灰,主要散落在切尔诺贝利周围的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等三国地区。目前,大约有500万居民居住在铯-137的放射性强度超过37kBq/平方米的地区,其中有27万人生活在被苏联当局称之为铯-137放射性污染严格控制的地区,那里的铯-137放射性污染水平超过了555kBq/平方米,被毁坏的反应堆已经用钢筋水泥石棺加以密封,以防止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继续外泄。
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前苏联当局和后来的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政府都非常重视事故的后期影响,尤其是对当地人群的健康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国际社会和多个国际组织更加关注。为了更加准确和科学地评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联合国于2003年启动和组织了“切尔诺贝利论坛”(Chernobyl Forum)这一活动。由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等,加上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三国的专家共同组成。论坛于2006年4月,在切尔诺贝利事故20周年之际,提出了一份题为“切尔诺贝利的后果,健康,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的摘要报告。该摘要报告是根据总计有三册600页的总报告浓缩而成的,它凝聚了数百位科学家,经济学家和卫生专家多年的研究心血,以对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20年来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是一份权威性的报告。
该摘要报告的最主要结论如下。
1. 发生在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最终可能会导致4000人死于核辐射。但是截止到2005年底,只有不到50人的死亡是直接与核事故造成的核辐射有关,他们几乎全部是参与清扫的救援工作者,而且其中很多人在事故发生后不到几个月就去世,其余的人一直活到2004年。
2. 事故污染造成了近4000例甲状腺癌,主要是事故发生时的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有9个小孩死于甲状腺癌,癌症患者的幸存率大于99%。
3. 与天然放射性本底相比,大多数应急工作人员和生活在污染区的居民,受到的全身照射的辐射剂量较低,因而没有证据表明,受影响人群的生育率下降,也没有证据显示,核辐射造成先天性畸形增多。
4. 前苏联地区现在的贫穷,以及“生活方式”性疾病肆虐,精神健康问题比核辐射照射对当地居民的威胁更大。
5. 对于35万名搬出受影响地区的人们来说,移居被证明是“极度创伤”的体验,虽然事故发生后,有11万6千居民立即从重度影响的地区撤离,但是后来的搬迁行动对减少辐射照射的效果不佳。
6. 对于辐射威胁长期的误解,及其神秘感导致受影响地区居民相信“瘫痪宿命论”。
7. 前苏联推行,并由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三国继续实施的康复及社会福利项目应当进行改革,因为现在辐射情况已变,项目的针对性不强,而且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
8. 用来覆盖受损反应堆的石棺及其结构元件已经老化,有造成崩溃和释放放射性的危险。
9. 至于事故对环境影响,摘要报告也传达了令人欣慰的信息。科学评估表明,除了反应堆附近还处于封闭状态放射性严重污染的30公里地区外,其他封闭的湖泊,森林的辐射状况大多数已经恢复到可接受的水平。大多数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是经济上的或精神上的问题,而非健康或环境问题。
总的来说,“切尔诺贝利论坛”的摘要报告中所传达的信息就是令人放心的信息,放射性并没有像人们想像中的那么可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能发电具有经济性好、出力稳定性和碳排放低等优势,但目前仅有少数发电企业具备核电开发资质。普通发电企业如何参与核电项目呢?(来源:能源新媒文/陈愚)核电是能大规模开发的、稳定出力的低碳电源,且经济效益较好。2025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机组装机约1
一批支持核电的国家领导人呼吁复兴核电,希望能够在欧洲核工业衰退多年之后,重建产业链。来源:能源新媒作者:魏然3月21日,首届核能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聚焦核能在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加强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等全球挑战中的作用。一批支持核电的国家领导人呼吁复兴核电,希望能够
乌克兰南部的扎波罗热(Zaporizhzhia)核电站最近几天遭到袭击,增加了在距离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1986年切尔诺贝利)发生地仅500公里处发生严重事故的风险。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呼吁将反应堆群周围地区非军事化。(来源:微信公众号“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乌克兰国家核公
德国弃核建立在可再生能源和煤电增加,甚至进口核电的基础之上,难免显得尴尬。这样的故事在其他欧洲国家可能难以复制。即使在去年化石能源供应紧缺、价格暴涨的情况下,德国还是在年底关闭了三个核电站,淘汰核电的决心一直未动摇。(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作者:范珊珊)在德国,关闭核电站与
核电属于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项目,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也高,比较而言其总体开发成本较高。但核电一旦成功投入运营,其稳定的电力输出、较低的运维成本也将带来持续、稳定、可观的收益。(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工业”ID:cn_industry作者:谢小钦李娜刘川)一国决定发展核电,不仅需要强大的核
HBO五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豆瓣评分高达9.6分,是根据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改编的。该剧从播出到完结至今,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来源:微信公众号“国资小新”ID:guozixiaoxin)本剧带领观众深入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核事故现场,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复杂的核科学,但也把观众们吓得不
1、谁来评估?联合国原子辐射科学委员会(UNSCEAR)是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辐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的权威机构。(来源:微信公众号“核能科普ABC”ID:henengkepu作者:俞冀阳)2、到底死多少人?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核电工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事故。核反应堆在事故中被毁,大量放射性物质被释
不少观众在看过《切尔诺贝利》后,对我国核电厂的安全性产生了忧虑。我国的核电厂大都采用压水堆,而切尔诺贝利事故中的RBMK堆型是采用石墨作为慢化剂的压力管式沸水堆,两者在设计上存在巨大差异。切尔诺贝利事故不可能在我国核电厂发生。(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作者:张慧敏)01
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影视剧充斥着世界各地,从而进行美国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是美国霸权的四根支柱之一。其余三根支柱分别是高科技、美军和美元,这就是美国控制世界的诀窍。近日来,在高科技领域,我们已经看到美国是如何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先地位把华为往绝路上逼的。在文化领域,美国也从未闲着。这不,
在一个窄长的办公室里,一个七岁半的小男孩正坐在一张小圆桌旁,安静地写着自己的作业。而他的妈妈,此刻正在隔壁的会议室里,通过视频会议,向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人说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站——华龙一号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中、英两国间存在八个小时的时差,她和她的团队只能在晚上加班,向
虽然意大利国家级能源战略颁布较晚,但其能源发展更充分、彻底地尊重了民众意愿。在意大利能源战略中,构建天然气枢纽地位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至关重要的两大方向。作为北约、欧盟和欧元区的创始国之一,意大利自与我国建交以来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而随着谅解备忘录的顺利签署,意大利也成为七国
5月14日,被誉为“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实现连续安全稳定运行1000天,持续向社会稳定输送清洁电力超370亿度。这是继“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获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双满分”、连续两年实现“零非停”之后取得的又一佳绩,再次验证了我
5月10日,哈电集团研制的“玲龙一号”全球首堆最后一台核主泵启程发往海南昌江核电站。至此,哈电集团为“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研制的4台核主泵关键主设备全部实现验收交付。核主泵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心脏”,是核岛主设备内唯一旋转的最关键、最核心且制造难度最大的设备。哈电集团研制的“玲龙一
2025年4月29日,中广核广东大亚湾核电基地六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成为我国首个达成此里程碑的核电基地。其中,输送香港的电量超3200亿千瓦时,占香港总用电量的四分之一,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清洁能源保障。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航拍矗立在南海之滨的深圳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
4月21日,由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办的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平利用核技术论坛在四川成都召开。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秘书长布达维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辞。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沙特核与辐射监管委员会主席哈立德以及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等国驻华代
4月17日,田湾核电7号机组首台柴油发电机组首次启动成功,为后续冷试目标顺利实现迈出了坚实一步。为切实保障柴油发电机组空载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连云港项目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密部署。项目部通过成立柴油机安装、调试联合专项小组,针对柴油发电机组首次启动的供货、安装、酸洗、调试阶段进行
4月9日,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单忠德在京会见来访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马里亚诺·格罗西,双方签署有关合作文件,并就进一步深化和平利用核能领域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人才培养等合作,共同推动原子造福全球南方进行深入交流。单忠德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三大全球
据新华社消息,4月2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干杰主持会议。李干杰,男,汉族,1964年11月生,湖南长沙人,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核能技术研究所核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毕业
2025年3月27日,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电力”或“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代号:1816.HK,深圳证券交易所代号:003816.SZ)在深圳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2024年中广核电力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严守核安全,保持稳健经营,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年度
3月10日,中核二三举行徐大堡核电3号机组主管道焊接完工仪式。随着3号机组主管道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成,标志着徐大堡核电3号机组主管道焊接完成关键里程碑顺利实现,为后续冲堆及冷试工作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雄、工程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王凯,中核工程徐大堡项目部
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然而,当前我国核聚变研究总体水平在全球处于何种地位?未来核聚变能源将与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形成怎样的能源架构?在核聚变能研发过程中,中国如何统筹“国家队”与市场力量……今年“两会”前夕,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
2025年2月24日,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与中国华能集团召开核安全监管年度对话会,反馈交流重点关注的核安全问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董保同主持,华能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张文峰,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涛等参加。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强调,要
近日,中国电力中电华元核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改进型核岛设备闸门铰链螺母紧固用套筒组件,正式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在核电站的日常运营中,设备闸门的密封性能直接关系到核辐射安全控制的有效性,任何细微的疏漏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隐患。传统的套筒紧固方式在操作
2023年以来,我国核电行业成绩斐然,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辽宁徐大堡核电项目、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等获国家核准,安全运行纪录连续多年保持全球领先。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当前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新质生产力在核电领域如何落地?全国两会期间,中能传媒记者专访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5日召开;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于2024年3月4日召开。来自中核集团的3名全国人大代表和5名全国政协委员将参加此次全国两会。中核集团8位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将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职尽责,结合碳达峰碳中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走出去”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1月31日,GE宣布,它已被AbukumaSouthWindPowerLLC选为日本福岛县磐城市和广野镇地区AbukumaSouth风电场的供应商,将为该风电场提供28台3.2-103风电机组。据悉,该风电场将建设在2011年福岛灾难影响地区。项目总装机容量约为90MW,将为AbukumasouthwindPowerLLC供电,以增加其可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0月13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申报重点方向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个领域,其中工业方向包括碳达峰碳中和:碳排放监测、评估与核算,碳足迹、碳标签评价,碳排放交易与管理,碳中和实施与评估等。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0月13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申报重点方向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四个领域,其中工业方向包括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核辐射安全防护、污染物防控与治理、环
核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项——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之芳(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闻”作者:白歌)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是当前国家明确的核电发展方针,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选择。核能对促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有怎样的作用?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4日表示,为确保今后电力稳定供应,政府考虑新建并重新启动更多核电机组。岸田当天在首相官邸以线上方式出席一场能源政策会议时说:“为了重新启动核电机组,中央政府应带头采取一切可能的对策”。他呼吁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专家考虑“建设具备新安全机制的新一代核反应堆”,同时“最大
伴随着春日暖阳,2021至2022年采暖季正式结束。燃煤取暖是我国北方城市最主要的取暖方式之一,大量煤炭燃烧带来温暖的同时,也产生了大气污染。就在刚刚结束的这个供暖季,山东海阳市,出现了一种新办法——核能供暖,这使得海阳成为了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核能供暖也随之进入大家的视野,并以“
摘要:本研究通过梳理我国重大生态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包括制度建设、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等,结合“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要求,分析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出我国重大生态环境项目组织管理的框架和路线图,提出“十四五”加强和提升我国重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日前,上海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市司法局关于增补和更新上海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专家的公告。全文如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