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的四大特征分析

2015-08-10 13:15来源:能源观察关键词: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电力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给电力系统平衡带来的挑战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因为风电、太阳能等不具备可调度性且变动性很大的电源的大量接入,使得瞬时平衡的电力系统在确保分钟级的系统平衡与可靠运行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应对这样的挑战,需要整个电力系统的综合协调和优化资源配置。在电源结构方面,优化电源结构,提高常规发电设备的运行灵活性,尤其是有必要考虑建设一定规模的调峰电源。在电网基础方面,加快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加强电网网架结构,加快跨大区电网建设,提高区域互联能力,满足新能源大规模接网和送出的需要。在调度运行方面,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的智能化水平,优化电网调度计划编制,开展日内和实时调度,提高电网接纳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能力。在需求侧响应方面,要求电力系统改变传统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政策措施,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改善负荷特性,充分调动各类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平衡。

此外,还需要建立适应光伏等新能源并网的电力系统运行管理体系。在并网技术标准方面,出台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国家层面的并网技术规范。在功率预测管理方面,新能源功率预测是新能源纳入发电计划、开展实时调度的基础。要求新能源发电场、电网调度机构都应建立功率预测系统。在运行监控管理方面,应因地制宜选择新能源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模式。规范新能源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完善新能源运行信息接入。在调度计划管理方面,要求按节能调度办法优先调度新能源,制定科学调度运行规则,将风电、太阳能等纳入年度方式统筹,纳入月度和日前平衡。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电力需求还将处于较大幅度增长阶段,因此对我国而言,尤其还要高度重视并加强发展中的统筹和协调。一是要高度重视规划、建设方面的协调性,包括电源项目发展与电网规划建设之间的协调,以及变动性电源(如风电、太阳能等)与常规电源(尤其是具备可调节能力电源)之间的协调。二是要高度重视电网建设。电力系统接纳变动性电源的能力取决于系统的电源结构、负荷特性以及电网覆盖范围。提高风电等变动性电源接纳比例的四大途径是:提高传统电源的调节能力、增加调峰电源、加强电网互联、提高需求侧响应能力。电网是决定四种灵活资源能否参与系统平衡的关键因素。重要输电线路阻塞是造成系统灵活资源无法共享的重要因素;风电等不稳定电源多位于远离负荷中心的电网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大规模波动电源并网必须加强电网结构,加强电网互联。在中国,加强电网互联、发挥电网作用是当前和未来最具现实意义和有效性的措施。

长远看,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上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障碍,但就每个具体的发展阶段和系统而言,如果缺乏必要的技术措施和手段,则会带来许多现实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在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光伏发展的思路上,必须建立双向提升的概念,要提高常规可调节电源的运行灵活性和调节能力,扩大电网覆盖范围/跨区电力交换能力,改变传统的电力供用关系模式及系统的运行模式,构建不同利益相关方的盈利模式。

原标题: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的四大特征分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电力系统查看更多>电力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