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LG兵临城下 动力电池中国市场争夺战悄然打响

2015-08-18 16:40来源:高工锂电网作者:游保平关键词:动力电池电池技术电池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逐渐崛起,世界动力电池巨头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争夺战正在悄然打响,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正面临LG、三星等锂电巨头兵临城下的危机。

据韩国LG化学公司8月16日最新消息,LG化学将为中国长安汽车2016年以后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提供电池。

事实上,LG化学从2009年起就与长安汽车开展有关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合作。这次两家公司签订关于LG化学独家供应电池的协议,LG化学确保了上千亿韩元的销售额。

除长安汽车之外,LG化学在华合作的本土厂商还有长城汽车、东风汽车、华晨宝马等。LG化学截至目前的接单量中,2016年以后要为在华主要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汽车电池数量达55万个。为此,LG化学将于今年年内在南京建立年产量达10万个以上的电池生产线,预计从明年起投入生产。

而在2014年8月,三星SDI在中国西安投资36亿元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随着三星SDI和LG化学先后在中国西安和南京投入动力电池项目,国际锂电巨头进军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这也加深了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同等质量动力电池上,三星SDI和LG化学的价格甚至可以做到比国产还低。”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总监杨华通告诉《高工锂电》,如果任由这些国际锂电巨头在中国市场野蛮生长,最终中国企业将会失去这个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本土供应商在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竞争力不强,使得国内整车厂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偏向于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日韩企业。在电池领域,最近三星、LG和SK先后宣布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包括上汽、长安等多家国内主流的车厂也准备在其自主品牌汽车中采用韩国生产的电池。

“LG化学和三星SDI落户中国,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挤压国产动力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国内一家动力电池企业市场总监认为,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企业还太少,国际化布局也相对较晚,未来必然会面临强劲的竞争压力。

“相比于三星SDI和LG化学等国际锂电巨头,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太过于分散,还没有形成完整清晰的供应链。”北京波士顿电池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总监马俊峰认为,其实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三星SDI等国外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并不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品质的稳定和质量的控制上。

延伸阅读:

LG动力电池价格明年价格减半 对抗日企抢占市场

原标题:LG供应长安汽车PHEV动力电池 凸显谁的尴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电池技术查看更多>电池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