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电力急先锋:能源互联网是什么?有什么关键技术?

2015-08-25 08:43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能源互联网配电网电力急先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新科技:新基因

雨果说过,与有待创造的东西相比,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微不足道的。

能源+新科技,就是为能源行业引入新的基因,通过能源技术与系统创新,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革命。

近几年,中国研发强度(研发经费占GDP比例)增速非常快,2012年首次达到与欧盟相当的水平,2013年进一步提高至2.08%,投入额达1920亿美元,较2012年增加250亿美元,企业占到研发支出总额的76.6%。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预测,最早到2019年,中国的研发强度将超过美国。然而,不断扩大的研发强度,带来了专利申请量剧增,让中国站上了世界之巅,但知识产权的数量增加并没有转化为创新竞争力,许多专利都在沉睡。

未来五年恰逢全球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关键期,全球将出现新一轮技术革命。这意味着能源+新科技发展面临“窗口期”,如能抢搭这趟“快车”,将极大提高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而一旦错失机遇,就可能在新一轮变革中落后,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面对机遇与挑战,众多能源科技专家认为,未来科技将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致力于研发低能耗、高效能的绿色技术与产品,并将目光投放到生态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开发等领域,以期在国际范围内酝酿重大创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指出,智能化将成为继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向更绿色、更轻便、更高效的方向发展。服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快递无人机、智能穿戴设备等的普及,将持续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提升人的解放程度。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我国应抓住绿色工业革命机遇,大力发展应用新能源技术,立足国内,着力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大陆上、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同时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页岩气、页岩油、煤层气、致密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郝吉明建议,我国应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把对三峡工程的政策支持“移植”到太阳能、风能利用上。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节能技术的研发投入,将新增能源的需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王曙光认为,我国应加大对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开发技术的研究力度,建立海洋立体综合观测系统,加强海洋观测技术的系统集成和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同时,大力研发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认清在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海洋生态系统演变规律,为制定海洋战略、合理开发利用海洋提供科学依据。

能源+环保:新生活

曾以撰写《谁将养活中国?》一书闻名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李斯特˙布朗指出,清洁能源正以令人鼓舞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并取代化石能源。目前。华尔街有许多聪明的投资人已经开始大规模地增加对清洁能源的投入,准备将美国中部地区的清洁能源输送到西部缺少能源的加州等地。美国当代年轻人,已经与“汽车一代”完全不同,他们并不追求对汽车的拥有,上班乘坐公共交通,周末外出拼车或租车的人越来越多,这种观念上的转变给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今后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大,这不仅有助于能源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地球环境的保护。

可见,能源和环保已经密不可分,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能源+环保的进程,就是重塑人们生活方式的过程。用环保人士的说法就是,打造环保产业3.0。一般说来,环保产业1.0,环保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末端治理,帮助企业或政府,将工业和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进行专业化治理,以实现达标排放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目前,国内的环保企业,大多数仍处于产业1.0阶段,即以末端治理为其主要业务形态。环保产业2.0,即生产的绿色化,主要是环保公司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而到了环保产业3.0,即消费的绿色化,主要是环保公司帮助政府或个人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届时,环保与非环保之间的界线已经模糊化。绿色消费引导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环保将变成企业的基因,从工业设计、原料选择、生产过程、产品消费、废物处置等各环节,处处体现环保优先的原则。

无论环保3.0,还是工业4.0,其实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能源替代。即在能源生产供应侧,实现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转变;在能源消费侧,实现电能替代,通过“以电代煤”、“以电代油”,推广应用电锅炉、电采暖、电制冷、电炊和电动交通等,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实现这两个替代,正式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由之路。

能源行业内部也要跨界

前段时间,原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说,中石化以后不卖油了,有人就开玩笑说难道以后去卖电?没错,还真有这个可能。实际上,能源+的过程,就是要打破壁垒,让所有能源企业都可以参与综合性的能源解决方案。按照这个方向,以后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都将变成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如果一个企业能够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多种不同形式的能源解决方案,这家公司就是综合性的能源公司,不仅仅局限于卖本行业的产品。换言之,当消费者有选择权的时候,这些生产端的一个个综合能源提供商拼的就是服务了,这样一来,真正为老百姓服务的能源服务公司就出现了。

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样的一个能源公司干了电力的事、干了煤炭的事、干了供暖的事、干了供水和垃圾处理的事、干了支付宝的事,必然会触及到既有能源企业的利益,遭到反对,甚至抵制的。对此,国家有必要先搞一批示范区,或者选几个地方同时开始做,先是招标,阿里巴巴、中石化都可以来竞标;然后是比看哪家做得好,谁有本事谁做。所谓的能源互联网思维,必须打破过去所有的能源供应体系,重新设立游戏规则。如果一个社区做成功了,就可以在一个城市做试点,如果城市成功了可以在农村里做,农村做成功了可以在全国推广。最后形成的格局就是,一个社区的能源供应是由一家能源服务公司来提供的,这样才能实现能源的互联互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供电是供电的、供水是供水的、供气是供气的。

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来自技术,而是体制问题。这就要看政府的决心和魄力了。如果不打破能源各个子行业之间的壁垒,能源革命就会变成一句空话。(来源:《能源评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电力急先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