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盘点】动力电池迎高增长期 14家电池企业2015年中报排行榜

2015-09-02 11:52来源:第一电动网关键词:动力电池锂电池电池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同时,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新能源)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困惑,今年1月份-7月份,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约7500辆,同比增长1481%,而其订单数却早已过万辆。北汽新能源公关部李琦向记者证实了这一点,“由于今年市场需求激增,虽然电池厂也是满负荷运转,但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供应依然很紧张。”

事实上,动力电池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瓶颈。“现在新能源汽车还是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包括比亚迪秦、北汽新能源系列等车型,只要动力电池能造出来,销售的问题并不大。”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

“外引内联”

北汽新能源电池靠并购

另一方面,在电动汽车异军突起之时,动力电池在整个产业链中否认地位也变得举足轻重。甚至可以说,谁拥有电池技术,谁就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摘得头筹。在这样的背景下,老牌电力能源企业的优势自然是得天独厚。

继比亚迪成功突围后,能源企业也纷纷扛起“造车”大旗,记者粗略统计发现,近日,杉杉股份、五龙电动车、山东泰汽、比克电池、西部资源、亿纬锂能、天能集团、多氟多等八家电池企业通过并购、募资等方式进入造车领域。

“相比互联网企业,能源企业造车可能更加 靠谱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告诉记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电池是核心技术,一方面整车企业并不愿意让核心技术掌握在能源企业的手中;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尚属初始阶段,掌握核心技术的能源企业并不甘心只做产业链的一个下游,他们也希望能分得一块蛋糕。

那么,整车企业的电池从何而来呢?

“整车企业的电池也是以采购为主,但有实力的公司往往会兼并相对规模较小的能源企业,或者与知名电池公司合资设立子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以北汽新能源为例,“外引内联”是其重要战略之一。虽然国内大多车企都宣称拥有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北汽也不例外,但北汽部分电池、电机技术还是利用外包策略。

在电池方面,据公开资料显示,北汽新能源电池供应商分别为:北京电控爱思开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思开)、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莱德),以及北京光宇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光宇)三个公司。

其中,爱思开是2013年由北汽集团、北京电控公司、SK集团三方共同成立的,其中,北京电控占41%的股份、韩国SK占股40%,北汽占股19%,而其成立的目前则是专为北汽新能源汽车生产动力电池。据公开数据显示,爱思开使用SK的软包单体,生产三元锂电池,2015年以来合计生产1600台。

普莱德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新能源电池系统方案供应商,由北大先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和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开资料显示,普莱德使用ATL的硬壳单体,2015年以来为北汽新能源累计生产5600台。

光宇集团的子公司北京光宇作为备用供应商生产,也为北汽新能源提供了部分启动电池和动力锂电池。

原标题:动力电池迎高增长期 14家电池企业2015年中报排行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锂电池查看更多>电池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