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PPP模式遭遇了哪些“成长的烦恼”?

2015-09-02 14:21来源:法治周末作者:王映关键词:PPP电力项目混合所有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PPP模式“落地难”的根本,在于制度环境未能与经济需求相匹配,政府违约、融资难、定位模糊、参与度低等瓶颈,亟待解决

PPP模式“落地难”的根本,在于制度环境未能与经济需求相匹配,政府违约、融资难、定位模糊、参与度低等瓶颈,亟待解决

被政府寄予厚望、各界广泛关注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模式,正在遭遇实际签约率过低的质疑。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全国各地公布的PPP项目,大概只有10%-20%左右签订了合同。这也意味着,绝大多数的PPP项目最终未能实现,PPP之路在国内该怎么走,也是很多民营资本关注的问题。

PPP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意味着在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与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相比,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科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在国内,PPP模式近几年被政府重视推进,2014年年初首次出现于财政预算报告中,从此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继5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下称“42号文”)专章论述PPP模式之后,7月27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3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示范性的PPP项目案例。记者经过多方确认,此前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提及的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也已经展开评选工作。

从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背书,到发改委和财政部的一再牵头敦促,都被认为是应对PPP项目不遂人意的落地情况。低迷的签约率究竟是PPP模式“营养不良”,还只是必经的“成长烦恼”?持观望态度的社会资本又该如何参与其中?成长中的PPP模式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让参与各方找到答案。

原标题:PPP模式遭遇“成长的烦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PPP查看更多>电力项目查看更多>混合所有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