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储能充换电站评论正文

从大气法到充电国标 利益博弈几时休?

2015-09-06 08:04来源:汽车周报作者:吴影关键词:充电桩充电设施新能源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维新志士谭嗣同慷慨就义之前说过这么一句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血溅五步惊醒国人,展示了政治变革必需的舍身取义,而反观当今中国的各方面法制进步,却往往遭到一些既得利益集团明里暗里地阻挠,实在是让人悲哀。

最近,备受瞩目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大气法》)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进行第三次审议,在给予三次审议稿完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内容积极评价的同时,此次《大气法》还引发不少争议。媒体报道甚至提到,有专家看完《大气法》三审稿想大哭,此法律修订因此变得备受关注。

学术界的反应如此悲观,主要是因为部分专家认为此次《大气法》“不是保障公众利益”,相关领域研究专家的意见得不到重视,反而是各部委、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的纷呈意见尽数博弈其中,利益纠葛之繁复,局外人难以度测。

事实上,《大气法》的修订过程一直争议不断,本次修改于2006年启动,直到2014年1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此后每一次公开征求意见都不乏质疑的声音。比如在二审阶段,环保法学界对于企业超标排放的最高罚款数额,以及限行限购该不该入法等都有不同意见,这些争议主要针对大气保护的策略,而此次则有所不同,学者的质疑主要针对相关标准和责任归属等环节,在学者看来,这些基本问题不解决,《大气法》

就起不到保障公众利益的作用。大气污染治理事关每个人的公共利益,同时也牵涉到众多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利益,其中的博弈自然难以平衡,而反观汽车行业,同样也是一个车企、经销商与消费者地位不对等的领域,许多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都是一再延迟且争议不断。

关于厂商关系角力的斗争已经是老生常谈,新版《汽车销售品牌管理办法》的出台已经三番五次推迟,大家早已见怪不怪。而最近几年兴起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众所周知,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缓慢一直是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这种滞后跟充电设施缺乏统一标准、企业各行其是也有很大关联。目前看来,业界声称最早将于8月份出炉的充电新国标又要再次推迟发布。

原标题:从大气法到充电国标 利益博弈几时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充电桩查看更多>充电设施查看更多>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