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互联网+能源”加速落地 能源体制特区率先放开直接售电

2015-09-22 10:19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贡晓丽 刘敏关键词:售电分布式能源互联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4年,整个分布式能源产业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能源革命到“互联网+”,包括发展智能电网、微电网示范的指导意见。从这些政策导向以及其他核心内容来看,未来国家发展根本的导向是以区域为基本代表的,从用户侧切入,以“两化”带动“四率”并行提升,破解前期的发展问题。

“两化”是指市场化和网络化。市场化就是要逐步形成开放、多边、平等、自主的能源交易市场。网络化就是要构建源、网、荷、储的智慧互动,实现多种能源融合,多种利用方式协同。两化带动的“四率”包括提高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比率;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能源实施的利用率;提高能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把握重大契机

以前开展的分布式能源建设大多以单站为一个形态构建能源设施系统,而这种设施系统受制于建筑自身特点。如果选择失误,投资就很难产生效益。所以,经过长时间探索,业界决定寻找一些“天生丽质”的业态,包括医院、数据中心、交通枢纽、城市综合体等。但是,这样的业态对城市群而言,比例较低,数量较少。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受到三个重要因素影响:技术、模式和体制。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互联网+”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一些影响分布式能源发展的瓶颈问题,如电力体制的制约正在逐步破解。在这种形势下,分布式能源应面临从单站模式向网络模式升级的重大契机。

我们要真正把握这个契机,把握互联网本质,实现三大转变。

第一,思维方式的转变。现在,我们应该由点到面,把点的效应发挥到极致,但是要通过点带动区域级能源分布式的发展,则要利用互联网思维,打破单体的界限,立足区域层面进行符合能源设施统筹考虑和整体的优化配置,破解系统性、全局性的发展。

第二,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思维方式转变的基础上,要充分理解互联网的本质效应,挖掘虚拟价值,释放效率空间,同时要挖掘能源体系的隐形价值空间。我们现在的单体建筑能源设施利用率大多介于18%~45%,这些数据的冗余价值和虚拟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和挖掘。通过挖掘隐性价值,分布式能源可以成功实现从单站模式转变为网络模式,为建筑集群提供系统方案。

第三,设计理念的转变。我国很多设计标准和设计规划都是基于单站考虑,很多建筑为了满足5%的利用率,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可能超过30%,所以在网络模式之下,设计理念就是由单站挖掘到虚空的重构,这种设计理念将多主体的负荷设施打散重构,破解了单体建筑对分布式能源的硬约束,又解决了调峰设施投资大、利用率低的问题。

原标题:“互联网+”助推能源模式演进与产业实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查看更多>分布式能源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