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BAT”混战车联网 万亿市场分羹在即

2015-09-22 17:04来源:新金融观察报关键词:物联网互联网电动汽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有业内人士表示,厂商争相投入研发推出相关产品,但大都集中在一键通、自动导航、自动标签识别等初级层面,而传感技术和绿色出行等领域的探索则相对较少,也从侧面体现了目前国内车联网生态链条仍显稚嫩。

物联网感知测试认证中心资深专家宋航也表示,车联网发展正处在一个成长阶段,行业内的发展思路理应是百花齐放的,但过于被资本市场看好也令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的禁锢。

同时,部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车载产品还将承担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在今年7月末美国进行的汽车黑客实验中,网络工程师Miller和Valasek远程控制了圣路易斯高速公路行驶的一辆JeepCherokee汽车。两人在数十英里以外的控制区,利用笔记本电脑,通过这辆吉普车的联网娱乐系统侵入其电子系统,远程控制车的行驶速度,并操纵空调、雨刮器、电台等设备,甚至还把车“开进沟里”。

对此,宋航表示,黑客的入侵是一种便捷与安全之间的博弈。越简单的系统反而更难被攻破,一如银行系统迄今为止仍然采用最初始的图形系统而非绚丽便捷的图像系统一样。“汽车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发现与弥补的过程,没有更好的途径去解决。”宋航说。

公益路径

在宋航看来,汽车物联网最终要以用户的需求作为主导,而用户并非仅仅包括汽车所有者,那些使用者甚至是路上的行人都需要被考虑在内。

“这就涉及汽车物联网的公益性问题,在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能够预想到用户的种种边缘需求,也可以在汽车物联网当中找到新的发展领域。”宋航说。

宋航告诉记者,今年,汽车分时租赁试点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

汽车分时租赁是租车行业新兴的一种租车模式,用户可以按个人用车需求和用车时间预订租车的小时数,其收费将按小时来计算。

目前,国内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均已开始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试点业务。使用者仅需在自助终端选取相应的车辆,然后输入手机号和密码,相应柜门就会弹开,即可取走钥匙。

自主终端的显示屏上还会显示出可用车型、车辆剩余电量和租金信息。像这样的分时租赁业务,经济型电动汽车每小时30元,商务型50元,颇受短途使用者欢迎。

“目前市场上的租车时间绝大多数以天为时间单位,费用相对也较高,对消费者来讲压力比较大。”宋航说。“而分时租赁业务则利用汽车物联网的终端优势,为短途使用者带来既经济又实惠的选择,一经推出便受到用户和企业的追捧,目前在重庆和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和运输企业都对此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原标题:“BAT”混战车联网 万亿市场分羹在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物联网查看更多>互联网查看更多>电动汽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