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岳光溪院士纵论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2015-09-29 10:17来源:科学时报作者:陆琦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燃煤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句话成为终身事业

我国是燃煤大国,迫切需要解决劣质煤燃烧利用,和燃煤污染控制的问题。而循环流化床燃烧恰恰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重要出路。从“七五”到“十一五”,岳光溪始终没有离开过国家循环流化床燃烧攻关的第一线。

中国是燃煤大国,一次能源70%以上来自煤炭,而且这个局面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无法改变。我国大量燃煤引发的粉尘和气体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已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循环流化床技术不仅低成本地解决了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和硫的排放问题,同时可以解决采煤、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煤矸石堆积的问题。“开发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低成本污染控制的所谓清洁煤技术是我国的长期市场需求。”岳光溪觉得自己的研究迎合了国家需要,非常“走运”。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始于80年代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已经很快转化成产品,中国虽然也早就开始了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研究,但由于投入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得不如国外快。

原芬兰奥斯龙公司的循环流化床技术比较先进,曾向中国出售了几台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国一直想引进他们的技术,却被奥斯龙公司一口回绝,声称:“只卖苹果不卖树。”这句话,岳光溪记了一辈子。

“我就不信我们种不出树来!”于是,岳光溪埋头钻进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研究中,并在这个方向上一干就是20多年。

“外国公司对这项技术进行严密封锁,就是为了长期攫取高额的利润。”岳光溪告诉记者,但实际上,外国的技术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好。

岳光溪特别认同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于前人的工作需要深入了解,但是不能完全迷信。

循环流化床技术是外国人提出的技术,我国大型循环流化床技术是以引进技术起家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像学生一样,外国人怎么做,我们就照猫画虎,做出的效果很差,存在一堆问题。”岳光溪说,“这些问题在国外文献中也找不到答案,逼得我们去探究技术背后的原理,在搞应用研究的同时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

实践—理论—实践

为了发展适合中国煤种条件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岳光溪除了根据国家攻关项目的要求开发不同容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之外,还将掌握循环流化床技术的燃烧理论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对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的掌握花了很大的精力。”岳光溪说。从基本理念开始,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提出,进行了系统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的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岳光溪终于在2005年完成了全新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体系骨架的搭建。

“国外的循环流化床燃烧设计理论基本是经验性的,实际上从基础理论到设计方法,他们并没有完全掌握。”岳光溪说,“我们的这套理论体系是完全独立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体系,研究清楚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背后的道理,揭示了国外技术的缺陷和不适应中国条件的根本原因,使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从纯经验方式转向了理论指导方式。”

岳光溪回忆自己参加的历届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十几年来,中国人逐渐从学生角色成为主流角色。2005年随着清华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成果推出,岳光溪被大会邀请作主题发言,介绍循环流化床技术在中国和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同时在会议上发表了数篇文章介绍清华大学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研究。会议上,某外国公司研发部主任对岳光溪说:“你们公布的研究成果恐怕多数参会人根本不明白这些研究的重要意义。”

原标题:听岳光溪院士纵论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循环流化床锅炉查看更多>超临界查看更多>燃煤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