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岳光溪院士纵论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2015-09-29 10:17来源:科学时报作者:陆琦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临界燃煤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9年,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在中国召开,由于岳光溪在循环床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被选为大会主席。

近年来,中国自主研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产品逐步开始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并进一步实现了中国循环流化床技术向发达国家的技术出口,比如日本IHI公司。

“走到今天,我们种出了自己的树,长出了自己的苹果。”岳光溪的心愿终于达成了。

心胸有多大 事业就有多大

多年的科研经历让岳光溪深深体会到,作为高校的研究人员,必须了解工程实际,否则就不会有工程感觉,同时还要把问题带回学校进一步研究,运用自己的知识从更深的层次去看问题,掌握问题背后的实质。

“在科研工作中,要学会尊重企业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从他们身上充分吸收营养,把基本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能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困难问题。”岳光溪走到哪儿都会留下手机号,经常有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单位给他打电话,询问技术问题。他能解答的就马上给出解答,不能解答的就作为科研方向进行研究。

“技术开发的过程,就是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来回反复,逐步提高。”这是岳光溪觉得特别重要的一个经验。

“尽管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世界前列,但我还有更大雄心——我们要绝对领先。”

岳光溪介绍,我国在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比国外的总和都多。“我们有实践的战场,可以验证各种新理论,再拿新理论分析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岳光溪提出,现在应当是由中国人推动开发下一代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的时候了,而第二代技术的核心是节能。“锅炉是用来发电的,但同时自身也在耗电。如果锅炉的耗电量能够降低,那就意味着用较少的煤能够发更多的电。”

这一设想突破了循环流化床技术的传统认识,必须通过测试来证实。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不止岳光溪一人,有国外研究者曾申请这一项目,却由于没能获得资金支持而放弃。

而岳光溪关于节能型循环流化床的设想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得到验证。结果证实,新技术使得用电节约10%~20%,并且基本消除了燃烧室磨损,在节能和降低磨损性能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采用该技术的新型锅炉也因为性能好而广受欢迎,为锅炉厂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考虑到循环流化床燃煤发电已经在我国燃煤发电占有10%以上的比例,该技术对我国节能有极大潜力。

“把中国发展中最急需的问题解决掉,其实就是达到世界水平。”谈到多年来的科研心得,岳光溪体会颇深:“既然迎着重大问题去做,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唯一的办法就是努力作出贡献,不怕吃亏,有一个稳定的心态,不被社会上浮躁的心态影响。”

岳光溪指出,如果不是长期从事一项科研工作,对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没有深刻的了解,是不可能创新的。急功近利做出的所谓创新成果,大部分都是假的。“我坚信,如果不长期做踏实的工作,就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做表面工作的人最终是浪费国家的钱、浪费自己的时间。希望青年学者能够看明白。”

目前,岳光溪和他的科研团队除了继续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发外,同时还在清洁煤领域寻求新的生长点——煤气化技术。“这项技术放手让年轻人去干,实验室研究与工程开发同步进行,从产生最初的想法开始,5年之内就推出工业装置,现在已经开始产业化推广。之所以能迅速从研究走向工程示范,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了20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产学研结合的经验。”

令岳光溪倍感欣慰的是,他的科研团队都有一个基本觉悟——为中国的工业发展作贡献,为企业、行业服务。“当达到一定业务水平以后再想干得更出色,不在乎你有多聪明,而在乎你的心胸。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2011年5月4日,第十届国际循环流化床和流态化技术委员会将“国际流化床技术成就奖”授予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岳光溪院士。在此之前,国际上只有13位学者获此殊荣。

授奖嘉宾德国汉堡大学的Joachim Werther教授介绍了岳光溪院士多年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基础和工业应用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称赞了中国科研水平的迅猛发展速度,只用3年时间就实现了基于流态重构节能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工业领域的成功示范。

原标题:听岳光溪院士纵论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循环流化床锅炉查看更多>超临界查看更多>燃煤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