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核电走出去的技术优势和发展路径

2015-10-10 09:37来源:中国投资作者:王泽平关键词:核电产业核电技术核电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球核电发展自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曾一度停滞,德国、瑞士、比利时等发达国家逐步选择“弃核”政策,法国、韩国等国也适度调低了核电发展目标。但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南非、巴基斯坦等国家,出于国内能源快速增长的需求,拟将核电作为未来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沙特等传统产油国也将核电作为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的重要途径。这些发展动向使得近两年的国际核电市场迎来回升势头,未来也将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各核电强国纷纷抓住机遇,开拓国际市场。我国也把核电走出去作为重要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重要会议和国际出访中强调并积极推动核电走出去。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我国核电参与国际竞争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展开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核电“走出去”应该选取的发展路径,以引导和促进核电在国际市场的长足发展。

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优势

当前世界主要核电强国基本具备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掌握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自主研发能力,二是建有一定规模的机组,三是具备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装备制造等保障条件。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具备上述核电强国的基本特征,并且在设备制造能力、土建安装施工、运营管理、人员培训、资金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这些是我国核电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1)研发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美、俄等核电强国相似,我国的核电能力及技术也源于军用核动力,并先后掌握了30万、60万、100万千瓦反应堆技术,实现了核电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研发出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机型的自主品牌“华龙一号”,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审查,示范工程已在福建福清开工建设。在研发能力方面,我国建立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相对完整的系列关键技术研究试验装置。针对国际上提出的第四代核电技术概念,我国相关科研单位对推荐的6种堆型都展开了不同深度的研究,部分成果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全球首台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已在山东荣成开工建设。

(2)投产机组长期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秦山、大亚湾、岭澳等在役电站投产至今从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中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在全球400余台在役运行机组中,我国机组处于较高的安全水平,部分机组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福岛核事故后,所有机组都通过了全面的安全评估和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3)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

核电主设备如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堆内构件、主管道等特别是核燃料实现了国产化,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和多个大型装备制造基地。在已形成的每年8台以上2代改进型核电机组装备供给能力的基础上,技术水平和自主化率不断提高。近期开工的2台“华龙一号”机组示范工程的国产化率预计将达到85%。

(4)具备自主批量化建设能力和走出去的初步业绩

截至2015年上半年,我国在役核电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约2357万千瓦,在建机组25台,总装机容量2759万千瓦,约占全球在建核电规模的40%,居世界第一。自1993年起,我国陆续向巴基斯坦出口了4台30万千瓦核电机组,近期又有2台“华龙一号”在巴基斯坦开工建设,另有3台已与巴方签订协议。与阿根廷、英国、罗马尼亚、苏丹、南非等国的合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核电走出去须循序渐进

结合当前国际核电竞争的形势,我国核电要实现“走出去”,必须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以国外技术“走出去”是不现实的,自主品牌是“走出去”的基础和前提。产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必须均衡合理,先进性和成熟性有效统一,同时能够提供产业链的管理、供货、咨询和转让等相关服务。总之,是通过为客户提供自主品牌的“中国制造”使核电走出去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我们自己也完成从核电大国向强国的渐变。

(1)走出去要实现“中国品牌”的跨越

我国核电产业走的是一条“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道路,经过近30年的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核电技术品牌。但是对比世界核电强国,我国在多个领域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核电技术研发方面,部分关键环节没有完全实现自主化,部分关键设计、验证的程序和软件尚需依赖国外。在装备制造方面的一些关键设备和部件尚未完全掌握设计、加工和材料制造等技术,部分已实现自主化设备的产品一次合格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在核电标准和体系建设等软实力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总之,各个环节尚处于“中国制造”的初级阶段,与真正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中国品牌”还有差距。

因此,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代以及后续前沿核电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实践显得愈发重要。只有通过首先在国内批量化的建设自主知识产权核电、培育各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才能逐步实现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中国制造”到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品牌”,这是核电走出去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电产业查看更多>核电技术查看更多>核电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