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风电风电产业市场正文

风电的好日子还有多久?在原未达最优份额前就可能停下脚步

2015-10-20 14:03来源:华夏新能源作者:张树伟关键词:风电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目前电力整体过剩的情况下,电力价格大幅度下调的行政触发滞后,火电装机仍保持快速增长,而电力总量的短期供过于求已经看到明显的信号。但是,风电的进入,起到的是优化结构的作用,这一节奏不应该受到这种总体形势的影响。这一论点仍旧是基于“最优份额”的思路——风电距离它的最优份额还很远。并且从技术学习的角度,其技术学习、成本下降的潜力仍旧没有充分实现。

促进可再生发展的最优政策——组合政策最优,但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

理论上,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可以通过征收碳税,或者其他等价的政策工具,比如“限额—贸易”系统来实现。传统化石能源更贵,从而可再生能源竞争力此消彼长,得到有效增强;同时,能源价格上涨,有效地抑制了需求,从而更容易实现目标。这些政策工具,可以称之为最优(first-best)政策。

同样的,其他方面的收益,也能够通过相应的社会成本内部化来经济有效地解决。比如创新的正外部性,可以通过给予R&D补贴或者产出补贴的方式来纠正激励不足。最优的政策是组合政策,以纠正存在的多种市场失灵。尽管可以预知的,碳税仍旧是起到主要作用的。风电获得优惠电价支持,主要是解决技术的外部性问题,而不是环境的外部性(通过补贴可再生解决环境问题可以预见的成本将非常之高)。

更进一步,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复杂因素,特别是政治上的可行性(征税永远是敏感的政治话题),会使得征收足够水平的碳税变得不可行。经济能源系统的复杂性,也使得这一水平是多少的问题非常不确定,最优的设计需要的信息要求非常高。

现实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这种情况下,风电要赢得社会各利益群体的支持,具有各种直接与伴生收益就显得很重要。这些伴生收益特别体现在对能源安全(特别是规避化石燃料价格的波动风险)、环境质量的改善上,以及作为创造就业、拉动投资与装备制造业进步与升级的主要手段等等。这些收益的存在,表征了风电发展的长期必要性。

我国在风电技术学习中要起世界引领作用

风能、太阳能发电技术已经基本走出实验室,纯粹的研究与开发(R&D)带来成本下降的因素已经很小了。过去若干年,风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主要是市场拉动作用(marketpull)的影响。对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激励,有效地创造了需求。

风电作为接近商业化发展的技术,需要政府手段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才能从“高成本、低份额”的死锁(也是一种均衡)过渡到“成本持续下降、份额不断上升”学习阶段、再进入到“低成本、高份额”的新的均衡(我们希望的均衡)。发达国家各种要素成本高,而不发达国家缺乏制造业的基本能力,成本更高(比如非洲,突出的表现在本地成本要素,比如运输、建造成本高)。中国、印度等具有制造业能力的国家,寄希望别的国家成本下降之后技术输入是不现实的,因为它们就是世界的低成本中心。

原标题:风电的好日子还有多久?在原未达最优份额前就可能停下脚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