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中国电动车“骗补”潜规则?

2015-10-23 17:32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弄虚作假何时休

其实,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支持政策,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虽然准入门槛上较传统造车行业更低,但是造价仍然不菲,如果没有补贴,投资者的积极性无疑会降低。但另一方面,在高额补贴的诱惑之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无序发展也对这一新兴产业造成了冲击。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本身还处在建立公信力的阶段,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不断冲击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信任”。

不久前记者在采访充电桩及造车企业时,不少业内人士表达了对以汽车售价为标准提供补贴的质疑。

智车优行CEO沈海寅告诉记者,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以售价为基准,最终汽车生产商可以蓄意提高售价。虽然充电桩企业不直接进入造车产业,但也有不少充电桩企业表达了对电动汽车产业骗取补贴而感到“心寒”。

在业内,也有多位专家呼吁我国对补贴形式进行改变。微型电动车协会副秘书长罗会明在接受《能源》记者采访时表示:“补贴应当向电池企业提供,而非造车企业。由于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也是不少造车企业面临的门槛之一。亦是制约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瓶颈之一,对电池厂商提供补贴,能激发研发动力。”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拿地方财政补贴本地新能源汽车企业虽然无可厚非,但破除地方保护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中央一级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让地方政府不直接经手补贴一事。

另据沈海寅透露说,电动汽车准入机制政策十分荒谬,一些具备资质的企业获得资质后不去研发新能源汽车,反而将其倒卖给不具备资质的企业,行业内衍生出一大批以倒卖资质为生的企业。

从这些现象的背后来看,乱象重生的原因可能是电动汽车行业本身还处在一片混沌当中,没有一个机构承担起梳理整个行业与监管的职能。

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对补贴政策进行调整。工信部最近颁布《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根据该通知,新能源汽车补贴将会退坡。届时,不依赖补贴最终幸存下来的企业必将以品质作为核心竞争力,市场亦将回归理性发展。

原标题:中国电动车“骗补”潜规则?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汽车查看更多>充电桩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