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电力装备“十三五”路线图明晰 产值将破万亿

2015-11-12 08:29来源:经济参考报关键词:电力装备中国制造2025智能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力装备产业未来五年发展路线图浮出水面。记者日前从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获悉,《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明确,到2020年我国先进发电装备产业规模达到每年1亿千瓦,总体自主化率达到90%;输变电行业产值达到2.2万亿元,装备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达到80%以上。国家将研究和制定相关财税政策,建设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输变电产业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

电力装备行业作为我国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是国家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保障。数据显示,2014年电力装备制造业产量居世界首位,实现总产值超过5万亿元,占整个机械工业的十分之一左右,主营业务收入5.33万亿元。

根据上述路线图,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将成为我国发电领域主流技术,预计到2020年,煤电装机容量约达到11.2亿千瓦,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58%;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17.5%;天然气燃气轮机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6%;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4%;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10%。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2020年先进发电装备产业规模将达到每年1亿千瓦,满足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发电装备总体自主化率达到90%,出口比重占到年产量的30%。

据透露,未来我国将充分利用税收、金融等市场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研究和制定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清洁高效发电设备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同时,建设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国家重大创新基地。

在输变电方面,则要打造完整的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试验、检测和认证体系,实现与国际实验室互认。同时,组建行业中央研究院,围绕产业发展提供规划、标准、试验认证、产品故障分析诊断、可靠性评价、行业管理、信息化咨询以及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和服务。此外,建立输变电产业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重点突破智能电网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应用技术方面的瓶颈。

【相关阅读】

未来电力装备出口将占年产量30%

路线图提出了行业发展的目标,即2020年先进发电装备产业规模达到每年1亿kW,满足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国产发电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出口比重占到年产量的30%。

中国制造绿皮书公布明确电力装备制造强国主攻方向

日前,中国工程院正式公开《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绿皮书指明了未来十年电力装备等十大重点领域的发展趋势、发展重点,着重引导企业的创新活动,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源向国家的战略重点有效聚集。

新电改配套方案将出台售电放开成焦点

从多位权威人士处获悉,包括售电侧改革、交易体制改革等在内的五大核心配套方案已经完成部委会签,发布在即。从目前的方案来看,上述核心改革将协调推进,今明两年先在全国范围内综合试点。电网企业仍将参与增量配电以及市场化售电业务,电力交易机构或有子公司、控股子公司、会员制三种模式,而售电放开则将采取“宽准入、严监管”的原则。

发改委发布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意见现两大亮点

国家发改委9月2日正式公布《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经过五年的努力,至2020年,中心城市(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7%;城镇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0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8.79%;乡村地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超过24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

能源局要求未来5年配电网投资超2万亿配网设备商迎利好

8月31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能源局印发《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明确未来5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2万亿元,其中2015年投资不低于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1.7万亿元,建设智能化、现代、可靠的配电网。

延伸阅读:国家电网通报处理100家不良供应商:你的公司被“黑”了吗?

原标题:电力装备“十三五”路线图明晰 产值将破万亿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备查看更多>中国制造2025查看更多>智能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