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市场正文

能源电力“走出去” 缘何“最失败”

2015-12-01 09:00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边慧关键词:能源走出去可再生能源能源电力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建兴在“构建多元投融资机制,促进亚太区域互联互通”研讨会上透露,能源和电力是过去十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失败项目金额最多的领域。

据刘建兴提供的数据,2005年~2014年间,我国能源和电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失败项目金额最多,达893亿美元,占同期全部失败项目金额的36.3%。

这表明,高收益的能源领域投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失败的原因既包括企业自身的投资手段不力,对投资对象、投资区域的判断和把握失误等,同时也涉及非市场因素的风险,如政治层面的反垄断调查、人文层面的劳资矛盾等问题。

投资对象集中致潜在风险大

“对于能源产业而言,其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回收周期较长,短期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一位不愿具名的暨南大学教授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为了较快实现成本回收与周期盈利,我国能源企业大都将资金进行了集中式的对外投放,普遍将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产业作为首要投资对象。

龙源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2004年以来,我国海外能源投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为主,其中与石油相关的投资累计达1477亿美元,与天然气相关的投资累计达285亿美元,两者合计占到中国海外能源总投资大约78%。

该教授分析,相对集中的资金投放,加大了对于投资对象的依赖黏性,其自身利益也与投资对象牢牢捆绑。而为了获取经济效益,则必须保障投资的后续跟进。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着较大的潜在风险。

我国曾经与委内瑞拉的石油开采合作就是一个深刻教训。

2008年,我国与石油能源大国委内瑞拉签订了石油开采的长期合同,以中石油为代表的中方企业在该项目上投入了巨额资金,甚至暂停了原本计划在其他地区的投资项目,并将资金也调配至委方的石油项目之中。然而,由于委方原因,双方合作的石油项目始终处在开采运作缓慢、出油质量较差的尴尬阶段,为了维持既有项目的推进进度,中方企业不得不持续投入资金进行后续支持,但经营状况始终未见好转。委方则开始提出项目暂停、约定赔偿等,双方合作的石油项目被迫进行重组,而中方企业也因此损失了近20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此外,龙源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分析师段永平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由于我国能源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起点不高,对资金和投资手段的认知与驾驭也较为单一,实际运用缺乏灵活性,导致了一些收购、并购项目的失败。

政治风险评估须重视

“从近年的实践来看,非市场风险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的重要威胁。”神华科技研究院研究员申万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非市场风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政治风险。

事实上,从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185亿美元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遭到政府干扰以失败告终开始,每年中国海外能源投资都有因受到政治因素干扰而不成功的案例。

记者从龙源加拿大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因受到干扰而导致没有成功交易的项目投资额累计超过800多亿美元,以项目投资额来估算,中国海外能源投资因受到干扰而没有成功交易的比例约为25%。

“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从10亿美元增长到1000亿美元花了13年,而且大多集中在风险敏感度高的能源资源行业。短短时间内如此迅速的投资扩张,当然容易让东道国产生激烈反应,也就意味着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至少在短期内还会继续增加。”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政治学副教授郑宇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原标题:能源“走出去” 缘何“最失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走出去查看更多>可再生能源查看更多>能源电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