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产业报道正文

国家电网为能源互联网背书:概念争夺战的背后有何玄机?

2015-12-16 16:20来源:华夏能源网作者:聂光辉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清洁能源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概念狭义与广义的区别何在

杰里米.里夫金所提倡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基本特征有: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一次能源;可大规模接入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分布式储能系统;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域能源共享;支持交通系统向电气化方向转变。

国家电网公司所提倡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可以概述为:在全球能源互联共享的战略构想下,以泛在智能电网为基础,通过“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利用上的清洁能源替代,能源消费上的电能替代,实现世界能源的优化配置和消费。

以上两种关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阐述是界内普遍知晓的,实则都属于探索性的。时下,能源互联网在概念上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之所以争议不断,其中不可否认的是带有被炒作气息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并不能够完全解释能源互联网的内涵。这里把能源互联网概念划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

广义的能源互联网强调未来能源构成要素广泛性、平等性、协同性,且把电能作为一种能源传输和利用的介质,但不唯一,其目的是要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所倡导的是能源低成本消费。其广泛性是指能源构成要素的种类繁多,既包含太阳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等,也包含煤炭、石油等传统的化石能源;其平等性是指能源构成要素间的竞争关系应当是平等的,譬如所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压力应当是一致的;其协同性是指能源构成要素间的多源协同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能源低成本消费的概念,这里所提到的能源低成本消费不仅从经济效益出发,还包含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即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政府高层关于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论述之后成为市场热点,其意在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全面的能源供给体系中发力,从而达到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能源互联网技术与手段,在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下,发展和推广新的业务模式。这就是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未来的市场大格局。

可见,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既包含了原生态的能源配置,又包含了二次能源的配置。

与广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相比,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则凸显了能源构成要素的主次关系,能源类型的不同导致生存空间也不一样,无法体现出在能源的选择与利用上的民主,在能源配置上只强调了二次能源,存在片面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电网公司所提倡的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概念属于狭义的。

2谁在为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做背书

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巡回宣讲活动已经在中国各地以及部分重点高校进行,其主导的以电力系统为核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也逐渐得到了普及,很显然,电网公司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解读能源互联网必定要以自己为中心,因此为狭义的能源互联网做背书也无可厚非。

这种概念先行,从而占领能源互联网市场先机的系列行动,也为中国在能源互联网领域赢得了世界的瞩目,甚至形成了一种全球能源互联网看中国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除了电网公司以外,以光伏、风力发电为主要业务内容的生产企业及其相关金融企业,对于狭义能源互联网的追捧几乎达到了一种极致。其论调在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将占据未来能源供应中的主导地位,这也切合了杰里米.里夫金关于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论述。但杰里米.里夫金本人关于未来能源结构的愿景就存在可探讨的地方,比如有关核能的利用,比如核能,如果核能能够被大量高效、安全、环保的利用,是不是杰里米.里夫金的未来能源愿景就要从新描述?

3狭义的能源互联网盛行中国的必然性

能源互联网概念在中国的盛行,部分原因得益于政府和群主对于能源变革的期待,且中国急需通过能源变革挖掘出新的经济发展驱动力,能源互联网所倡导的能源变革的理念尽管还不成熟,但是作为突破口,恰好迎合了这种期待。

狭义的能源互联网概念盛行,就中国目前的能源发展现状看,有其必然性,原因在于:

从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的战略需求来看,电网的高度垄断地位便于着眼全局、统筹规划;从能源互联网未来能源构成要素看,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的风能、太阳能等以分布式能源供给为主,在现阶段对于坚强智能电网的依附性较强;从市场角度出发,电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的基础是其他基础设施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从技术角度出发,实现电力互联网具有着现实的技术可行性;从能源供需关系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电力消耗的供大于求的局面迫使电力主动需求新的发展机会。

原标题:国家电网为能源互联网背书:概念争夺战背后有何玄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