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这个地方建火电厂 村民为何没反对还集体出席奠基仪式?

2015-12-18 09:02来源:《南方》杂志作者:林若川 叶石界关键词:火电火电项目陆丰甲湖湾电厂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了确保大项目尽快落地投产,不顾成本,强推强拆,也许有一定效果,但这都只是短期效益。只有让项目与村民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让企业的发展与村的发展一体化,达到感情相融、利益同向,才能有效避免和解决矛盾纠纷,形成政府、企业与群众互动互利、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确保项目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甲湖湾能源基地项目工作组组长郑俊雄在接受《南方》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

“邻避效应”一词,来自英语Not-In-My-Back-Yard(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简写NIMBY的音译。

从“邻避”到“迎臂”

据介绍,甲湖湾电厂项目2012年10月获国家能源局批复“路条”,2013年11月完成公众沟通,2014年4月进行环评审批公示,2015年2月获省发改委核准一期工程开工。今年7月,甲湖湾电厂项目启动征地拆迁,只用了4个月就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其间实现了“零上访、零阻挠、零闹访”。

“项目用地范围内有1500座坟墓,在4个月的拆迁工作中全部迁移完成,这在粤东地区是不可想象的。”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位长期关注该项目建设进展的负责人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在公共项目屡因‘邻避效应’而推进受阻的背景下,甲湖湾电厂项目建设的相关企业、政府和村民,通过和谐沟通确保项目平稳落地,堪称重大项目从‘邻避’到‘迎臂’的示范样本。”

“邻避效应”一词,来自英语Not-In-My-Back-Yard(意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简写NIMBY的音译,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的负面影响,从而激发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采取强烈而坚决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在政府、企业和群众三方面的和谐沟通,在新型“邻里关系”下,陆丰甲湖湾电厂项目完成了从“邻避”到“迎臂”(即英语Yes-In-My-Back-Yard的缩写YIMBY音译)的华丽转身。

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陆丰甲湖湾电厂的平稳落地经验都极具复制推广价值。“一是领导重视,郑佳、邬郁敏书记,邱晋雄市长多次深入建设基地,围绕构建政府、企业、群众和谐关系进行拍板决策。二是组建强有力工作组,统一指挥,实行一线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平衡利益机制,实现互动互利,和谐共赢。四是工作组直面问题,敢于担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开展工作。五是化解重点矛盾,及时消解阻挠。六是各相关部门主动作为、积极配合。”陆丰市委市政府如此总结甲湖湾电厂征地拆迁过程中的具体做法。“简而言之:既要依法依规,又要依情依理。这就是甲湖湾的经验。”郑俊雄说。

原标题:《重大项目平稳落地的“甲湖湾样本”》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火电项目查看更多>陆丰甲湖湾电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