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2015年储能市场盘点:一个蓄势待发的产业

2015-12-25 15:57来源: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作者:张静关键词:储能储能项目储能技术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发展前景

近期,多个研究机构从不同领域预测了未来储能系统的装机规模,虽然定义有差别,但共同表明了对未来储能市场高速发展的信心。据Navigant Research数据,2015年,全球新增储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约为196.2MW,随着储能技术成本不断下降以及补偿机制的实施,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新增储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突破12.7吉瓦。 矢野经济研究所 (Yano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户用储能市场的驱动,日本储能市场将会快速增长,市场规模在2017 年和 2020年将分别达到1.196GWh和3.307GWh。摩根斯坦利则预测,澳大利亚的储能市场将价值240亿澳元,将有240万用户采用户用光储系统。

据CNESA预测,到2020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66.8GW,其中抽水蓄能的规模为35GW,包含参与车电互联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内的其他储能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1GW。抽水蓄能100%用于电网侧,近14%的储能用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集中式光伏电站、CSP电站及风电场),储能在用户侧的应用比例为20%,预计将有12%的储能装机来自于应用到车电互联领域的动力电池。

从应用角度看,在我国政府部门的推动下,以电力网络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体系的建设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助力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并实现装机规模的高速发展。此外,在能源互联网中,不仅仅是储电技术,还有储热、储气、储氢技术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与国家的能源消费革命、电力改革相结合,近期中国有望在分布式能源、微网、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基于数据的能源服务等领域率先实现能源与互联网的初步融合。

在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力度推广和应用电动汽车的大背景下,作为一种移动的储能单元,电动汽车也将在能源互联网的架构下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大规模接入的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正分别从输电侧和配电侧冲击和威胁着传统电网的结构和运行安全。作为调节发电侧电力供给与用电侧电力负荷的一种有效思路,需求响应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有效整合起来,对于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帮助电网实现削峰填谷,同时接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现阶段中国的储能产业仍面临政策缺失、技术指标尚待提高、系统容量较小、成本过高、应用价值不明晰、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但作为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提高用电侧能效的有利手段,未来储能产业的快速应用发展已成定局。如果2015年是储能产业微风渐起、储能技术蓄势待发的一年,那么“十三五”期间,则是储能实现价值突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新纪元。

原标题:2015年储能市场盘点:一个蓄势待发的产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储能查看更多>储能项目查看更多>储能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