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市场正文

【内幕】垃圾发电"灰幕"调查:单个项目千万公关费给了谁?

2015-12-25 16:01来源:能源杂志关键词:垃圾发电垃圾发电厂垃圾处理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由于垃圾发电的业主一般是政府环卫部门,垃圾发电招标结果往往是政府意志的体现,尽管形式上中标公司由评标委员会决定,评标委员主要成员由招标公司从专家库中抽选。但在现实操作中,评标委员会对结果影响有限。其一在于招标公司对专家具有选择权,“不合作”专家下一次则不会被邀请。其二在于专家需根据政府制定的招标文件打分。一位以循环流化床为主要技术的垃圾发电从业者对《能源》记者表示:“有时候,政府关系的企业采用水冷振动炉排炉,那么招标文件中,干脆就把以流化床为主的一些企业排除在外”。这样环卫部门利用手中的自主选择权,确立招标细则,进而按照自己意志来选择BOT公司。

对于此次西安招标状况,张铭源摇摇头,不愿多谈,但他表示:“参与投标一共有20家单位,要和当地企业竞争还是很难。”

这些潜规则,若不是张铭源爆料,目前仅在行业内部流传。然而,即便一些企业千辛万苦最终获得路条与核准批文后,垃圾是否真如一些行业人士所期望的,能够成为一座待挖掘的宝藏?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盈利谜团

贵州兴义市垃圾发电厂内,白底蓝条的专用密闭垃圾清运车载着垃圾,顺着栈桥进入全密闭且微负压的卸车大厅,20吨垃圾“哗哗”倒入垃圾池。

据了解,该项目由鸿大环保电力公司设计运营,生产的电力最终并入兴义电网,炉渣可用于制作建筑材料。一期项目,其垃圾处理量被设计为700吨/日,并网后的项目每年生产电能约1.4亿千瓦时。

据透露,这一满载设计700吨的垃圾发电厂,当时日处理量只有500吨左右。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为《能源》记者做过一笔测算:“垃圾发电,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网电价和垃圾处理补贴。而承担的成本,主要包含设备购买维护、人员等,这些基本是固定成本。但其收益则与垃圾处理量息息相关。一般来说,日处理600吨垃圾,其补贴与上网电价收益才能达到垃圾发电收支平衡点。但由于不同地区垃圾热值,燃烧条件以及所采取的技术路线不同,部分专家认为这个收支平衡点应当在1000吨/日上下。从数据来看,鸿大环保日处理量在500吨,处在盈利平衡点之下。”

另一方面,决定垃圾发电项目盈利能力和项目所在地有很大的关系。粤丰集团科伟环保电力总工程师李德明告诉《能源》记者:“早期的垃圾发电项目基本集中在发达地区,一般来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垃圾资源充足,垃圾热值较高,加上政府资金充裕,垃圾发电厂满负荷运行,盈利状况都很好。例如,粤丰集团旗下东莞日处理2000吨项目,改造投资6个亿左右,但8年即可收回成本。”

在沿海地区之外,项目盈利情况有所不同。锦江集团副总经理任光惠曾向外界表示:“山东菏泽锦江垃圾电厂为例,因为发电规划不周,电厂出产运转率仅为35%;垃圾发电本钱为0.397元/度,而其施行的暂时电价仅为0.285元/度;加上政府许诺垃圾燃焚的补贴迟迟不能到位(每燃烧1吨垃圾,索取10元补助),招致其临时亏损。”此外,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一些项目盈利能力不佳,锦江集团最近在考虑将其出售。

早期以轻纺业起家的锦江集团,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并购了嘉兴一带的自备电厂。当时,自备电厂成本低廉,进行流化床改造后,这些自备电厂可以以垃圾取代燃煤作为发电原料。这无意中的收购,为锦江集团创造了巨额财富。然而,在锦江集团走向内地时,情况就不一样了。项目所在地不同,政府的财政状况也有所差异,各地上网电价和垃圾垃圾处理费不同,以及政府的补贴是否到位都决定这一个项目的盈利状况。

锦江集团并非个例,国内另一垃圾处理龙头企业光大集团,其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项目有着良好的盈利能力,但走向内地,也面临着垃圾处理量不足,上网补贴等困境。

“由于垃圾处理量决定着项目收益,因此政府对垃圾的规划很关键。”张铭源表示。

原标题:垃圾发电"灰幕"调查:单个项目千万公关费给了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垃圾发电查看更多>垃圾发电厂查看更多>垃圾处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