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报道正文

摆脱工业文明高碳标志 着力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

2016-01-08 14:10来源:《能源评论》杂志作者:庄贵阳关键词:碳排放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向低碳经济转型方面,中国有强烈的意愿,多位国家领导人都曾作出过降低碳强度的表态。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郑重地向全世界作出承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这是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最核心目标。

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行动共识主要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防范气侯风险;第二;节约资源,第三,保护环境;第四;提升低碳竞争力。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报告显示,人类活动导致了近60年以来一半以上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正有负,但以负面影响为主。就全局而言,避免走到全球气候到达发生灾变的临界点已成为有历史眼光和责任心的人们必须担当起来的使命,也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政治驱动力。

在资源消耗方面,中国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10%,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占全球的20%,居世界第一;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了60%。无论是基于能效角度,还是基于能源安全问题,都要求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保护环境可能是四个行动共识中与人们日常生活贴得最近的一个,北京市的雾霾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在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民公敌的情况下,它也必然成为了中国向低碳经济、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型的驱动力。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最后一个行动共识是,它可以让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从工业革命到现在,全球一共经历了六次创新浪潮。每一次创新浪潮中,哪个国家在核心竞争领域占据了制高点,它就会在随后的全球经济中处在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竞争的焦点和主战场已经转移到资源集约利用、绿色化学、可再生能源等领域。为了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中国工业向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

以城市为主线促进低碳发展

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城镇化是一个核心话题。麦肯锡曾经发布预告称,到2025年,中国将有70%的人生活在人口超过一百万的城市里面。城镇化速度之快,转移人口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城市为主线促进低碳发展,显得尤为而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中国城镇化采用的是粗放外延的模式,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资源环境代价大,不可持续性问题突出。在中国,很多建筑物修建后不到30年就被拆除重建,造成了非常大的资源浪费。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在三年间年耗的水泥量比美国过去一百年的消耗量还多。目前,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城市当中处于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中国的城市发展与低碳还相去甚远。

在未来,如何避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高碳锁定是中国必须关注并解决的问题。

政府方面已经展开了相关尝试,采用顶层设计与试点示范相结合的模式解决相应问题。2010年和2012年,国家发改委分两批组织开展了42个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低碳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管理模式的变革、发展机制的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下一步,政府部门将在进一步加强城市间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政策措施联动、减排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方面进行更多努力。这将有利于现有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促进技术和城市管理模式创新,让各个城市更好地承担起它们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推动在国家层面甚至全球层面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性战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标题:摆脱工业文明的高碳标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排放查看更多>气候变化查看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