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国企改革之辩】扎堆煤炭等过剩行业 1—11月全国工业企业亏损超8000亿

2016-01-18 11:34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降蕴彰关键词:国企改革电力央企煤炭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导语:王小鲁认为,下一步关键是要纠正政府的不适当干预和过度保护,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僵尸”企业要动大手术,或者重组、改造,或者破产清算,这样才能化解危机,如果总想把包袱留给后面,未来冲击会更大。编者按:中国经济又至十字路口,改革将从哪里突破?

继权威人士2016年1月6日在《人民日报》“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本报上期(1月11日)刊发《中国经济温故1998》一文,旨在对十多年前那场深远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改革决策,进行完整的回顾。

该文引发了海内外业界和学界对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诸多思考与建言。为了将这种有益的探讨持续下去,继上期“专访1998年国企改革亲历者”后,本报将陆续推出经济学人访谈系列,以真知灼见,拨开思想迷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路径可选?改革是否存在主次问题?

权威人士在此前发表的“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文中已有部分表述。权威人士甚至使用了一些较为严厉的词语,来形容当下改革时间之紧迫、“僵尸”企业等问题处置之必要。这些言论近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王小鲁也是较为关注的那群人中的一员。现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的他,曾两次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早年间一直在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他对目前很多行业出现的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经营艰难等问题有着较为明确的判断。

在他看来,这与上一轮政府大规模投资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未来宏观政策的重点继续放在刺激投资上,经济面临的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对于中央正在大力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王小鲁认为,供给侧改革应该着力于改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中的创新能力,政府在产业和技术选择方面务必要慎重,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避免用行政手段代替市场的选择,“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也应如此,比如在国企改革方面,主要应该解决竞争性领域的低效率国企问题”。

在他看来,下一步关键是要纠正政府的不适当干预和过度保护,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僵尸”企业要动大手术,或者重组、改造,或者破产清算,这样才能化解危机,如果总想把包袱留给后面,未来冲击会更大。

中国经济之踵

经济观察报:最近有“权威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与1998年基本接近,你对此如何看待?1998年改革有哪些“后遗症”?

王小鲁:现在的经济形势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的确有某些相似之处。在90年代前期曾出现过连续几年货币宽松和政府支持的大规模投资引起的经济过热,随后出现了产能利用率下降和过剩、企业亏损面扩大、效益滑坡、大批国企经营不善、经济增长下行等问题。对此国家于1995-1996年实行了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政策,对经营不善的中小国企,采取了破产、兼并、改制、重组、出卖等措施,1997、1998年推行了国企股份制改革。这些措施使一大批经营不善的国企破产倒闭或重组,一些国企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扭转了国有企业效益滑坡的趋势,改善了经济结构。

原标题:处置“僵尸”企业不能再延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企改革查看更多>电力央企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