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脑洞时代】电改刺激玩家暴增 争抢售电不如另辟蹊径

2016-01-19 10:10来源:北极星售电网关键词:售电售电公司售电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电改是能源互联网一大推力

电改是推动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条件:此轮电改“网售分开”是重要内容,未来将引入六类售电主体,在售电端植入竞争机制。售电业务上游承载发电、输配电、分布式等多维供给,下游承接工商业、居民、园区等多维度客户,无疑将成为未来整个能源交易体系中的数据中心,所以我们认为电改放开售电市场是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条件,打开了互联网应用的大门,真正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业务流的融合。

德国电改后市场:能源互联和售电触网

1、德国电改政策激活售电体系市场化

德国在1998年起进行电力市场改革前,大型联网公司同时负责发电、管理和运营供电电网以及供电业务。发电端以及输电网资源由ENBW、RWE、E.ON以及Venttenfal Europe 等四大能源集团控制。德国共计1000家左右的配电公司中75%属于该四大能源集团,剩余25%则基本由地方政府控制。

双边交易模式确立电网的输配功能,发电、用电端可直接交易,售电市场被彻底激活。1998年,德国启动电力市场改革,在发电、售电侧引入竞争,90%左右的电力采用双边交易(OTC)模式交易,即用电户或供电公司与发电企业直接签订用电协议交易。OTC市场主要是设在德国莱比锡的欧洲能源交易市场(EEX),发、用电双方在EEX进行中、长期交易和日前交易。输电和配电仍维持原先的垄断经营。

可再生能源法案允许分布式能源余电上网、参与电能交易,进一步放开电力市场。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案,为光伏、风能等新能源提供高额的上网电价,鼓励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分布式能源的崛起,诞生了大量新兴的发电、供电体。破除供电体的垄断性、架空输电网的交易属性后,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供电商或直接与发电企业在OTC市场交易。进而,除了电价外,供电商的可靠性、附加服务等因素也成为用户选择供电方的参考标准。

参照德国的电改路径,我们认为破除售电主体的垄断性后,供电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不仅体现在电价低廉、供电稳定这两个方面,需求侧管理、节能服务,个性化解决方案等都将是影响供电企业能否实现异地扩张,稳定客户资源的重要因素。

延伸阅读:

【激辩】能源互联网的研究重点在“能源”还是“互联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售电查看更多>售电公司查看更多>售电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