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经历“雾霾”危机的德国鲁尔工业区

2016-01-20 16:28来源:赛迪网关键词:节能减排燃煤发电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如今在环保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也曾经历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严重的大气污染困扰了德国民众很长一段时间。在德国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年代,以煤铁重工业著称的鲁尔工业区工业快速增长给当地带来了巨大发展,但很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未经过滤的工业废气会对健康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鲁尔工业区的雾霾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被成功治理。

德国鲁尔工业区雾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和“逆温”天气。1961年,鲁尔工业区共有93做发电厂和82个炼钢高炉,每年向空气中排放150万吨烟灰和400万吨二氧化硫 ,这些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悬浮,并因为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的出现,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从而形成了雾霾。除了鲁尔区之外,德国首都柏林也一度是雾霾的重灾区。

德国和鲁尔工业区为治理雾霾采取的行动

(一)持续出台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德国对于空气质量的管理首先是从法律层面把关。德国在制定空气净化法律法规方面主要有3个里程碑,分别是1974年的《联邦污染防治法》、1979年的《关于远距离跨境大气污染的日内瓦条约》和1999年的《哥德堡协议》。

目前德国及各地已出台8000多部环境保护相关法规,其中相当一部分涉及到雾霾和大气污染治理。联邦环境部相关网站上可查询到各地区甚至某企业的排放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根据法律,一旦企业造成空气质量问题,公民有权要求相关机构对企业进行调查,要求他们根据法律更新完善装置,如果问题仍旧没得到解决,相关机构有权让企业停业。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调整产业结构是帮助德国鲁尔工业区摆脱雾霾的主要手段之一。鲁尔工业区兴起于19世纪中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依赖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化工业发展,“偏重”的产业结构带来了雾霾等严重的大气污染。20世纪60年代,鲁尔工业区开始进行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第三产业并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鲁尔工业区的变革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

20世纪60年代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制订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导方案,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施、兴建和扩建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整治土地,为此北威州政府1968年制定了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方案——“鲁尔发展纲要” 。

20世纪70年代,鲁尔工业区在继续加大第一阶段改善基础设施和推动矿冶工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重点通过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逐步发展新兴产业。为此,北威州制定了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例如凡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到北威州落户,将给予大型企业投资者28%、小型企业投资者18%的经济补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联邦和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发挥鲁尔工业区内不同城市的优势,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例如德国政府1989年制订了“矿冶地区未来动议”,近年来又着手实施“欧盟与北威州联合计划”,其目标是发挥区域优势,例如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多特蒙德大力发展软件业,杜伊斯堡发挥其港口优势成为贸易中心等 。

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强有力的科研基础支持,为此鲁尔工业区积极发展科研机构,已发展成为欧洲大学密度最大的工业区。除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外,每个大学都设有“技术转化中心”,形成了一个从技术到市场应用的体系。同时,政府鼓励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以发挥“群体效应”,并对这种合作下进行开发的项目予以资金补助 。

原标题:经历“雾霾”危机的德国鲁尔工业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节能减排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