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环保业产能过剩苗头已现 未来3至5年或迎来大洗牌

2016-01-23 10:15来源:华夏时报作者:马维辉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霍华德˙马克思说过,好的投资是“可以有时好,有时一般,但永远不要太糟糕”。如果按照这一标准,环保产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领域。

刚刚过去的2015年,环保产业风起云涌,并购如潮。由于统计口径的区别,各方数字不尽相同,但关于并购案例的数量大抵都在120-140起之间,涉及交易金额400亿元上下。

这也引发了环保产业“游戏规则”的变化,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永祥表示,“环保产业‘零敲碎打’的时代过去了,未来将是集约化、上规模的时代。”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大批资本涌入环保产业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填补了污染治理资金缺口,忧的是有可能造成产能过剩和低价竞标之风。

并购潮涌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15年环保并购案例约120起,涉及交易金额超过400亿元。其中,10家公司涉及的11起并购案金额合计约147亿元,占总交易金额的三成。其中,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启迪科技服务集团并购桑德环境的案例创下了环保产业的并购纪录,交易金额达到70亿元。

2015年12月,在2015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启迪控股总裁王济武表示,环保领域、新能源领域是启迪控股现在侧重的第一个领域,环保行业刚刚开始兴起,这个阶段恰好是弯道超车的重要时机。“(并购的)决策非常快,从知道到办完没有超过半个月。上报清华控股以后很快就批了,因为符合我们的战略。”王继武说,“环保产业现在还是几十亿的规模,但3年以后就将进入千亿级时代,启迪控股入主桑德环境后,未来十年都不会考虑退出。”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环保题材的并购现在不缺资金。启迪控股收购桑德环境时,以此为由进行融资,原计划融资100亿元的,结果融到了130亿元,即便如此还是推掉了好多。最后,在使用70亿元并购了桑德环境后,又“顺手”用剩下的几十亿元收购了另外一家企业。

与启迪控股相似,2015年的环保并购大潮中,有很多企业都是环保领域的“门外汉”。他们中有中石化、中国中车(10.670, 0.23, 2.20%)、中联重科(4.58, 0.01, 0.22%)、徐工机械(3.36, 0.03, 0.90%)这样的“大鳄”,也有一些餐饮业、服装业的中小企业。

另外,海外并购也不少。2015年12月22日,中联重科正式收购意大利纳都勒公司。

这其中,环保并购基金的设立也助长了并购的加速。Wind统计显示,2015年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与各类投资公司纷纷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达200多亿元,投资领域涉及固废、水处理、大气治理等多个领域。

虎兔之争

资本大举入侵,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环保产业的“游戏规则”。

金永祥向本报记者表示,原来环保产业是小打小闹,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现在大资本来了直接收购。譬如,桑德环境,经过十几年发展才逐步成为行业老大,结果启迪控股一进来收购后就直接成了大公司。

北京金控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斌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些“外来”的企业,尤其是从制造业、冶金、煤炭等行业跨界过来的,甚至不奢求赚钱,只要不亏或者少亏就能做,成了扰乱市场的“野蛮人”。

例如,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BOT项目,最终中标者杭州钢铁集团联合体的项目总投资报价为6.80亿元,比最高的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联合体的报价低了4.93亿元,差距巨大。

原标题:环保业产能过剩苗头已现 未来3至5年或迎来大洗牌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