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售电服务报道正文

【史鉴】袁庚发问:蛇口供电问题如何解决?

2016-02-02 09:32来源:国家电网杂志作者:姚雷关键词:电力工业变电站蛇口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业区只好从香港运回一台5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以充急用。

从长计议,痛定思痛。此后,蛇口工业区制订了以未来10年电力负荷为考量的电力建设总体规划。变电站分三期建设。1979年底变电站工程开始,1980年11月6日第一期输变电工程竣工。11月9日下午,1座11万伏、3.15万千瓦的变电站正式交付使用,5400米长的高压架空线为蛇口源源不断地输入电力。变电站设备配备有国内第一代晶体管保护集中控制系统、遥测选测功率及故障显示仪表和警报事故钟,技术先进。1981年之后,变电站改架空线为地下电缆输电,改辐射式供电为环网供电,供电可靠率达到创纪录的99.8%。1982后,第二、第三期工程启动。至1983年,变电站已有3台11万伏、3.15万千瓦变压器并入广东电网。

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的快速崛起,广东电网供应越发吃紧,香港的电力注入广东电网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旦缺电,发展最快的蛇口首当其冲。第二次断电直接促成了与香港与蛇口互联。

1985年,深圳供电变得不正常,蛇口工业区经常断电,数次出现事前不作警告性通知而突然拉闸的情况,使工业生产突然中断,厂方损失惨重。到了5月中旬,供电情况更每况愈下,工厂只能轮流开工,被迫实行每周“停二开五”的计划用电。外商责难,怨声四起。有人声称“蛇口工业区办事靠不住,莫说50年,才5年就变了”。工业区的威信受到致命打击。

更为严重的事情随之发生。11家外商联名控告工业区违反供电协议,要求赔偿损失,个别厂家还打算将工厂迁出蛇口。”

厉建人说,“我们负责供电的人也非常害怕。比如投资8000万美元的浮化玻璃项目,可不能对它停电。否则不仅产品报废,连炉子也要坏掉了。大家压力很大。”

电力紧缺已威胁到蛇口工业区的生存。招商局出面采取紧急补救措施,直接从香港购电成为优先选项。然而,长期习惯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国人对利用境外电力心生疑虑。

“买了香港电,外汇流失了谁负责?”梁鸿坤曾是袁庚当时的老搭档,他表示,当时许多人有这些想法,使电成为基础设施里最难搞的东西之一。

唯借央的“尚方宝剑”。1985年5月21日,蛇口工业区向谷牧等领导发函紧急请求:一确保工业区供电1.5万千瓦;二是着手重新谈判海底电缆工程;三是拟召开中外投资厂商会议,说明真相,赔礼道歉,并由招商局自行设法合理赔偿经济损失。对此,国务院和广东省明确表示支持,谷牧批示:宁压一下其他用电,也要保证蛇口用电。

经国务院批准,招商局与香港中华电力有限公司于1985年7月24日签署合同,由后者投资7000万港元,铺设海底电缆,向蛇口每天供电42万度,合同有效期10年。

1986年11月9日,海底电缆正式供电。这条电缆从香港元朗的流浮山入海,穿越后海湾,到蛇口碧尖中心上岸,接入变电站,全长9136米,负荷132千伏,当年最高输电量为129兆伏安。

这条“单供线”使蛇口避免电力紧缺,成为深圳也是全国第一个不停电的片区。而在当时,整个广东地区电力紧张至极。根据广东省志记载,1986年广东电网统配火电厂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高达7414小时,其中茂名热电厂、广州发电厂分别高达8301和8445小时。

原标题:【史鉴】袁庚发问:蛇口供电问题如何解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工业查看更多>变电站查看更多>蛇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