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网建设评论正文

全球能源互联网各国之间为何互联?如何互联?

2016-04-27 09:21来源:亮报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需求分布式电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石能源使用产生的碳排放。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57%,大气二氧化碳当量浓度2012年达393ppm。从1880年至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大约升高了0.85摄氏度。2016年1月25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报称2015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

2015年的巴黎气候大会确定了“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力争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控制措施,21世纪末温升将超过4摄氏度,造成海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等灾害,将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世界清洁能源发展呼唤全球能源互联网

据预测,全球清洁能源丰富,仅开发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北极风电、赤道太阳能发电(“一极一道”)、各洲各国集中式和分布式清洁发电开发潜力巨大。新世纪以来,以清洁低碳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蓬勃兴起,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突飞猛进,清洁发展成为大势所趋。

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全球水能、陆地风能、太阳能资源分别超过100亿千瓦、1万亿千瓦、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满足全球能源需求;中国仅开发千分之一就能满足能源需求。

世界范围内清洁能源分布很不均衡。风能主要分布在北极、亚洲中部及北部、欧洲北部、北美中部、非洲东部及各洲近海地区。太阳能主要分布在北非、东非、中东、大洋洲、中南美洲等赤道附近地区。风电、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只有融入大电网,才能大规模开发利用。

3未来全球电力能源需求逐步增大

据统计,全球一次能源需求总量2030年可达259亿吨标准煤左右,2050年将达300亿吨标准煤左右;全球发电量2010~2050年年均增长约3.1%,2050年将达73万亿度左右。

据预测,2030年之前,全球电力流主要以洲内跨国及距离较近的跨洲输电(北非—欧洲、中亚—欧洲)为主,跨洲电力流规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2030年之后,各大洲内资源条件较好、易于开发的集中式风能和太阳能资源逐渐开发完毕,开发重点逐渐向北极地区和赤道地区转移。“一极一道”的电力流和跨洲电力流达到较大规模。

2030年“一极一道”电力外送规模约9200亿度,其中赤道地区太阳能电力外送规模约8700亿度,北极地区风电外送规模约500亿度;2040年“一极一道”电力外送规模约4.2万亿度,其中赤道地区太阳能外送规模约3.6万亿度,北极地区风电外送规模约0.6万亿度;2050年“一极一道”电力外送规模约12万亿度,约占全球电力需求的16%,其中北极地区风电外送规模3万亿度,赤道地区太阳能外送规模9万亿度。

如何联?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按照“先国内、后洲内、再洲际”的原则统筹推进,总体可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和洲际互联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按照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进行划分,各阶段可结合实际协调推进。

1国内互联: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电网互联建设

原标题:全球能源互联网各国之间如何互联?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电力需求查看更多>分布式电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