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国家核安全局通报11起核电厂建造和调试质量事件与问题

2016-05-13 11:14来源:新浪南方能源关键词:核安全核电厂核电建设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七、昌江、福清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役前检查超标缺陷事件

9月26日,昌江核电厂二号机组役前超声检测发现反应堆压力容器筒体与进出口接管的3个马鞍形焊缝中存在7处缺陷显示,经判定为超标缺陷。其中6处体积型缺陷,1处为平面型缺陷,位置均位于焊缝加强高内。

11月2日,福清核电厂三号机组役前检查发现,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口接管与安全端连接焊缝存在两处间距为11mm夹渣缺陷,经判定为组合超标缺陷。

事件的直接原因:施焊过程中焊道清理及检查不到位,导致焊渣残留在焊缝中;焊接工艺技术交底不充分,未及时识别焊接缺陷风险。

事件的根本原因:制造过程控制不严,焊工施焊过程操作不规范;制造阶段未结合待检部位结构的复杂程度制定针对性的无损检验程序;制造阶段和役前无损检验方式存在差异,致使出厂前未及时识别出超标缺陷。

处理措施:营运单位根据前期类似缺陷的处理经验,在对缺陷位置、大小进行分析后,制定了返修方案,均采取缺陷打磨去除结合力学分析评估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强经验反馈工作,避免类似问题重发。

八、防城港核电厂一号机组安全注入系统管线焊缝开裂事件

9月15日,防城港核电厂一号机组在启动安全注入系统(RIS)的低压安注泵进行低压安注管线死管段排气时,发现出口安全阀管段与低压安注管线主管道连接处焊缝开裂。根据运行技术规范要求,现场记录一列低压安注泵不可用的第一组I0,运行技术规范要求在3天内机组开始向维修停堆模式(MCS)后撤。营运单位两次重新焊接,但仍未解决该问题,操纵员在第69小时开始进行机组后撤至MCS模式的操作。

事件的直接原因:焊接残余应力较大导致在管道振动环境下焊接熔合位置疲劳断裂。另外,小流量启泵运行时存在振动、启泵瞬间水流冲击高、焊缝附近母管壁厚偏薄也是事件的促成因素。

事件的根本原因:现场焊接操作过程存在薄弱环节,造成焊缝焊接后结构残余应力较大;核安全文化重视程度不够,在第一组I0存在的情况下,未及时后撤机组状态,存在超时风险。

处理措施:更换出口安全阀所在管段,重新实施焊接操作,并进行射线和超声波检验,结果合格;重新评价出口安全阀所在管段相关试验的有效性,试验结果有效;加强核安全文化宣贯,杜绝违规操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核安全查看更多>核电厂查看更多>核电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