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以输配电价改革引领电力体制改革前进

2016-05-24 08:22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作者:王赵斌 何兆成关键词:输配电价电力体制改革电网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是输配电价执行有所突破。主要体现在大用户直接交易输配电价执行上,因目前各地大用户直接交易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不大,各地在这类交易上形成了突破,中间环节执行输配电价,购售电价由上下游议价形成。其输配电价主要依据电网企业现有购售电价差测算核定,此类交易对各省份电网企业整体购售价差影响较小。这种模式既没有对各省现有电价购售价差的测算空间进行大的调整,同时也让发电企业与用户能通过直接交易的方式开展电能购售,可以说是对输配电价执行机制的“聪明”尝试。

总的来看,现阶段输配电价改革相对慎重,有新意有亮点,为将来改革工作打下了好的基础。

三、当前输配电价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成本监审面临挑战。按输配电价改革方向,电网企业输配电准许成本将是核定输配电价的基础,但基于现状,输配电成本真实情况短期内难以厘清。核定的输配电准许成本,理论上应为输配电业务的标准成本,目前仅依靠对电网企业现有实际发生成本审核,难以正确核定输配电业务的标准成本。从目前开展的试点省份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监审工作看,虽能通过《输配电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及相关会计、财务政策,对电网企业上报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核减,但对电网企业成本真实、完整、相关、合理性难以做到实质性审查。如何从电网企业复杂的架构、庞杂的资本性投入及多层次相互交叉的成本列支中,核定出真正与输配电业务相关的合理成本,是输配电成本监审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2.输配电成本监管工作面临新课题。完成输配电价改革后,电价监管工作将不仅仅是对企业执行政府定价情况进行简单复核、监管已发生的结算结果是否违规;同时更是一种动态的、市场化的、专业性较高的裁判式监管。新的监管课题有很多,如制定相关的监管制度防止电网企业将非输配电业务成本计入输配电成本、根据输配电成本变动情况动态调整输配电价、叫停或处罚电网企业转嫁输配电成本违规行为等等。

3.输配电价改革成本需要消化。改革既会带来红利、也会带来成本。输配电价改革成本主要在于,一是改革后真实输配电价较现有购售价差下降后,电网企业原有投资及相应支出无法消化部分;二是发电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电价和机组利用小时数低于项目核准时产生的亏损。只有合理消化由计划向市场转轨时发生的成本,才能确保改革成功。

4.输配电价改革将给电网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新机遇。改革后,电网企业赢利模式和经营管理方式都将发生改变,由对客户发掘、对电厂管理,改为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挖潜,提高输配电业务管理的经济性。在获取恒定收入同时,尽可能合理地降低输配电业务成本,获取更多剩余收益。这将为电网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转型打开一扇门,将以往粗放式、不计投入的生产管理,转为精细化、专业的、节约型内部管理。管理出效益,将成为电网企业今后发展方向。

四、做好输配电价改革的建议

输配电价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只有完成了输配电价改革,电力市场才能成为真正市场化的市场。输配电价改革应信念坚定,改革过程中应允许失败、允许重来,但最终的改革目标一定要成功实现。为成功完成输配电价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慎重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电价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输配电价改革,不仅仅是电价收取方式的变更,更是电力市场格局的改变。为使改革最终成功,改革进程上不能急于求成,先探索、再尝试,尝试成功再实行。方式上,建议一是应加强调研,学习研究国外输配电价制定及输配电成本监审的先进经验和合理标准,找出适合于我国开展输配电价改革的道路,从专业上把准方向。二是统筹相关部门合力推进。对电网企业的管理部门较多,其成本开支中各个项目管理的归口部门不同,可集中相关部门力量,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共同协调开展。三是借助社会专业力量。尤其在成本审核中,应借助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电力设计院等,从人力、物力、专业技能上获得支持。

2.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一是出台新的《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旧有的《输配电成本核算办法(试行)》在会计核算规范上已不适应输配电价改革需要,应及时加以修订。二是出台《电网企业输配电业务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电网企业的输配电业务边界及相应开支标准。三是修订出台新的《输配电成本监管办法》,明确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列支监管部门和方式,设立限额审批制度,凡需进入输配电成本影响输配电价成本达到一定金额以上,交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同时对电网企业违规开支输配电成本、违规将输配电成本开支范围内的工作转嫁其它市场主体承担成本行为的监管方式予以明确。四是出台《输配电价定价办法》。

3.适时推进电网企业重组。根据业务性质适时对电网企业再重组,仅保留输配电业务直接相关部分,其它非直接相关部分应予以剥离,按性质进行事业性管理或推向市场。允许设立合理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成本支出从输配电业务直接成本中按设定比例提取管理费列支,超支部分由企业利润自行消化。对辅助性的科研、修造、制造等机构原则上推向市场,以购买服务为主,必须保留的部分,待整体重组完成后,视情况审核纳入,其成本以输配电直接业务成本的设定比例列支,超支部分企业自行承担。改革成本在合理期限内,由电价消化,其金额及影响电价水平予以明确。

4.尝试开展有效资产固定回报率定价模式。即通过对国外电力市场调研、国内输配电成本测算、合理化经济模型测算等方式,核定我国相关输配电价定价区(目前可以省级行政区域为主)输配电标准收入占电网有效资产比重;以核定的比重为依据,乘以经核定的有效资产值得出准许收入;再根据相应预测电量制定电网企业输配电价。这种方式是一种有效激励定价模式,既可以激励电网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获取更多收益,也可以防止电网企业增加无效投资和无效支出,有利于控制成本。

5.尝试“市场化”定价方式。输配电价的理想结果应是通过市场机制选择后的帕累托最优状态下成本。虽然输配电业务不能完全根据市场来决定和处置,但可在部分市场化程度高、资本流动有效地区进行尝试。相关试点地区可采用公开投标的方式让社会资本参与到部分输电线路建设管理、配电网络投资运营。参照其输配电价、输配电成本标准,结合我国电网经营现状,制定相应电网企业输配电准许收入标准及输配电价标准。(原载2016年3月11日《电力决策与舆情参考》)

作者:华中能源监管局

原标题:【独家】以输配电价改革引领电力体制改革前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输配电价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