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高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将迎来新国标,规则的变化将影响不达标电池企业及搭载这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业内人士分析,新规则或将改变竞争格局,此前占较大市场份额的三星、LG等海外动力电池巨头将失去部分市场,具有竞争优势的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将从中受益。
据悉,工信部正在修订《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预计最早第三季度将出台。新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搭载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无法获得补贴。新标准拟在一年后的2017年7月1日全面执行。
该征求意见稿是针对2009年发布的工信部44号文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作出的修订,其中明确要求动力蓄电池检测要通过《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否则使用该电池的新能源车辆无法进入推广目录获得补贴。
新国标有新要求
据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将设立动力电池新国标。其中新增对电池方面的要求值得相关企业关注。未来若通过并正式实施,将影响动力电池现有格局。
据最新征求意见稿,装用的动力蓄电池(包括超级电容器)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必须满足《汽车动力蓄电池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延伸检查要求》。已通过延伸检查的单体和系统生产企业,不需重复检查。延伸检查要求与《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中的要求一致,除了生产规模等方面要求,还需达到2015年发布电池新国标。
在技术上,新国标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此前因延伸检查要求和《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一致,业内以为已经进入目录的企业可以幸免,但事实并非如此。工信部要求已经进入公告的企业也必须重新检测,“已列入公告的单体企业,应按照GB/T 31484-2015、GB/T 31485-2015和GB/T 31486-2015三项标准要求,对典型产品进行重新检测,并于2016年6月底前提交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逾期未提交的撤销公告资格。”其次,未列入公告的单体和系统企业要求更为严格,“在申报《规范条件》时,应按附件所列标准要求对典型产品进行检测,并提供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采用未列入目录企业单体产品的系统企业申报时,需同时提交具有动力蓄电池检测资质机构出具的单体产品检测报告。”
动力电池新国标强制执行 各界众说纷纭
目前,我国共有150余家电池企业,进入前三批单体目录的电池企业有25家,不论是否进入目录,这些企业都要根据新国标进行技术调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消息,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与美国初创公司FactorialEnergy联合研发的FEST固态电池成功通过车规级验证。据了解,FEST固态电池容量为77Ah,能量密度达到375Wh/kg,理论上可使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经600次充放电循环后仍保持90%以上容量,达到车规级耐久标准。具备4C放电
北极星储能网在天眼查APP获悉,4月27日,东营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曲涛,注册资本20亿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电池制造;电池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宁德时代全资持股。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月,宁德时代在山东接连注册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5日晚间,振华新材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重新论证并暂缓实施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公司将暂缓实施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义龙三期)。根据公告显示,义龙三期项目原计划总投资62.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10亿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GB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
LG新能源4月29日宣布,与法国环境服务商Derichebourg成立电池回收合资企业,将投建电池回收工厂。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在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各为50%,电池回收工厂选址于法国北部瓦兹河畔布吕耶尔,预计2026年动工,2027年投产,年处理能力超2万吨。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兴起,动力电池回收正逐渐
4月28日,佛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佛山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佛山市2025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积极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高水平废弃物回收循环利用项目,重点支持回收体系建设和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纺织品、废旧家电、废旧汽车、退役动力电池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扩张步伐正在持续,头部企业中创新航与国轩高科近期的投资动作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与此同时,一个显著的并行现象是,围绕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相关新材料的产能布局正变得日益密集,呈现出“拥挤”的态势。中创新航公布了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其成都项目二期已于3月底动工,该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其中提出,分析评估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场景,识别研判未来汽车标准化发展方向,推动制定及发布车用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电动汽车换电等标准子体系,启动数据治理及应用等新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超前开展飞行汽车等新业态标准化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8日,鹿山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硅碳负极功能粘接材料(PAA)可用于液态/半固态/固态锂电池中硅基负极极片的粘接。已通过3C电子客户的系统性验证,能够有效提升硅碳负极的循环稳定性与电池续航,已批量供货。在动力电池应用方面,已完成汽车领域知名企业小试验证,目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6日,赣锋锂业发布签订合同的公告,显示赣锋锂业与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杭州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签署《框架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全面开展产业培育和长效发展合作,建立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发展关系。约定公司拟在杭州拱墅区投资建
2025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首次明确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后不得起火爆炸,这一严苛要求不仅将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对兼具动力电
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
豪鹏科技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1.5亿元~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4%~25.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00万元~3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6.70%~1004.48%。资料显示,豪鹏科技创立于2002年,公司致力于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
3月10日,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申报2025年省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专项资金的通知(云工信规划【2025】63号)。其中提到,重点支持高(超)纯铟、铟化物、铟基合金、铟靶材,锗单晶材料、锗晶片材料、光伏/光纤级锗材料、红外级锗材料,贵金属化工材料、光伏用贵金属材料、贵金属催化材料、贵金属功能
宁德时代正积极扩大其在电池回收领域的布局。其投资超过56亿元人民币、年产能达45万吨的磷酸铁锂回收项目近期进入环评公示阶段。此举正值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迎来“规模化退役阶段”的关键时期,预示着宁德时代正加速抢滩潜力巨大的退役电池回收市场。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审议通过了《健全新
近年来,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但是新能源电池检测、维护难的问题却日益凸显。这不仅给车主带来诸多不便,也成为潜在消费者“踏入”新能源汽车“阵营”的一个隐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进程。结合市场情况来看,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1日,国务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介绍了新能源汽车及换电站等相关情况。他指出,我国已建成充电桩1281.8万个、换电站4443座,形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网络,15分钟充电80%的快充技术实现量产应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1日,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制订的《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发布,其中提到,新能源汽车厂商或其指定的车用动力蓄电池生产厂商承担废旧车用动力蓄电池溯源和回收主体责任,可以按照《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
北极星储能网讯:12月18日,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地方标准DB31/T1525—2024《车用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运行要求》。该文件将于2025年4月1日开始实施。据悉,该文件规定了车用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系统的基本要求、安全及运行维护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上海市范围内以退役车用动力蓄电池作为储
12月23日,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下文简称:新版规范条件)予以公告。《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本)》同时废止。2024版电池回收新规正式发布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公告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4年第42号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提高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水平,我部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19年本)》
4月27日,宁德时代获得两张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以下简称“新国标”)检测报告,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新国标的企业。其中,通过检测的产品含电池单体与电池包。GB38031-2025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送检产品是麒麟电
五菱宏光MINIEV火了、特斯拉改配了,其背后:磷酸铁锂电池受宠了。曾经风头极劲的三元电池,正被磷酸铁锂电池抢走不少市场份额。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大幅提升,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3%。“我们已经开发出(永)不起火、只冒烟的电池(811三元电池)。”10月16日,在第五届动力电池应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的频发,给此前飞速发展的行业泼了一盆冷水。动力电池新国标即将出台,将带来哪些改变?近日有机构表示,GB《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报批稿已出,同时称新国标已进入送审WTO阶段,很快便会正式发布。这版由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2020年左右,我国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可达到12万-17万吨。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在2018年将超过53亿元,2020年将超过100亿元,2023年废旧动力锂电池市场将达250亿元。如此可见,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十分广阔。随着大量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关于废旧
根据工信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2.4万辆和39.8万辆。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由于动力电池平均报废年限为5-8年,据预测,到2020年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大
根据工信部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2.4万辆和39.8万辆。按照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将达到500万辆。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动力电池生产国。由于动力电池平均报废年限为5-8年,据预测,到2020年动力电池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大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就如同新生婴儿一般,前期有赖于政策的悉心哺育,才能茁壮成长。如今将慢慢“断奶”,新能源产业又会是何光景?政策逐渐“断奶”2017年,是新能源产业大变革的一年,年初开始,陆续发布多项新能源产业链相关政策,1月1日起实施的3万公里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3月1日发布的《促进汽
随着动力电池报废潮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企业及资本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面对当前行业没有任何框架性文件来规范动力电池回收的尴尬处境,相关国家标准一经出台,立刻引发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据悉,由工信部提出的国内首个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明确指出回收拆解企业应具有相关资质的国家标准《车用动
新问题:新能源车产销井喷,报废电池该如何处理?前几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今年1-9月份的新能源产销情况。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4万辆和39.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0.2%和37.7%。确实近年来包括部分混合动力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销量增长迅猛。但是据报道,第一批售出的汽车
虽然国家在不断完善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但在落实方面差距甚远,整个体系依然存在严重短板。《拆解规范》的出台进一步保证了动力电池安全、环保、高效的回收利用。随着动力电池报废潮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企业及资本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面对当前行业没有任何框架性文件来规范动力电池回收的尴尬处境,相
记者从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了解到,《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以下简称《拆解规范》)将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由工信部提出的国内首个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回收拆解企业应具有相关资质,进一步保证了动力电池安全、环保、高效的回收利用。明年2月1日起,《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