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评论正文

中国血统的核电“巨龙” 探访“华龙一号”示范工程

2016-06-07 08:23来源:经济日报关键词: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中核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多年前,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镇西南前薛村岐尾山,还只是一个位于东海之滨鲜为人知的荒山坡。历经十载建设和发展,如今,这里已成为肩负着铸造“强国重器”使命的新兴核电基地。由于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落地于此,这片貌不惊人的闽北大地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一直秉承着“中国核工业的‘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上”的理念。“华龙一号”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开工建设,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我国从此跻身先进核电技术国家行列,具备了与发达国家在三代核电国际市场同台竞技的资格。“华龙一号”也成为高端制造业中一张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从“跟随”到“并跑”

雨后的福清核电基地闷热而潮湿,不过,不利的天气并不能阻止工人们建设的热情。记者眼前,塔吊林立、沟渠纵横,承担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的5号机组基础工程已具雏形,核岛反应堆厂房高高耸立。

穿梭在建设工地之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加粗钢筋。“抗商用大飞机撞击机械连接套筒是‘华龙一号’所特有的钢筋机械连接工艺,与普通套筒相比具有更高要求。在满足普通套筒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还需要满足瞬时加载冲击试验。”中核集团福清核电副总经理陈国才指着核岛厂房的外层墙壁说。

具备飞机防撞性能仅仅是“华龙一号”众多创新技术的冰山一角。“技术创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华龙一号”在计算分析软件、反应堆堆芯设计、燃料技术、能动和非能动安全技术等方面全面实现了重大突破,真正掌握了未来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荆春宁告诉记者,“华龙一号”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177堆芯”,在提高堆芯额定功率的同时降低平均线功率密度,既增加了核电厂的发电能力又提高了核电运行的安全裕量。第二大特点是燃料组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这对中国核电(6.930, -0.10,-1.42%)“走出去”十分关键。第三大特点是装备实现国产化,可充分利用我国现有核电装备制造能力,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拉动国内核电装备制造业发展。

燃料技术是反应堆的核心技术之一,不断升级核燃料技术是改善核电站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有效手段。此前,这一技术长期被国外所垄断,国内只能照图加工,即使有改进也必须征得技术拥有国的同意,这也成了卡在我国核电人喉咙中的一根刺。

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中核集团开展了重点科技专项“压水堆燃料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工作,开发出从12个月换料的CF2燃料到18个月换料的CF3燃料,用以解决出口受限问题。目前,中国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核燃料元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F系列燃料组件已获得突破性进展,预计从2017年起,CF系列将陆续实现工业化应用。检测结果显示,该成果能够满足国内外开工建设的“华龙一号”工程的燃料需求,且性能与国际先进燃料组件相当。

“我们足足提交了多达5000页的报告。”荆春宁回忆起项目送审时的经历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评审委员会2014年的评审结果认为,中国的ACP1000(华龙一号)是符合当代世界上最先进、最严格的安全技术要求的,而且是完全可行的。“可以说,中国核电已经实现了从‘跟随’到‘并跑’。”

开启设计“协同时代”

除了硬件技术的创新赶超,“华龙一号”在软实力上的突破同样堪称“跨越性”。

荆春宁表示,“华龙一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多专业、多个单位之间开展协同设计,接口复杂,参与人员众多,协调管理难度极大,其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核电站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核集团在“华龙一号”设计中,结合“互联网+”的理念,将核电的设计、应用软件集成与互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异地综合协同设计平台。同时,将多个设计单位通过网络连接,利用各种终端设备,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协同设计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龙一号查看更多>三代核电技术查看更多>中核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