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报道正文

看得懂的海上风电最优方案:揭秘华电重工产业升级逻辑

2016-06-07 09:54来源:中电新闻网作者:张振兴关键词:海上风电风电建设华电重工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根根长达70米,直径6米,重量达到700吨的单桩以及配套塔筒整齐的排列在车间内,切割、焊接、涂刷防腐层,各个环节的工人各司其职,紧张而忙碌。

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文献表示:“钢板切割次数越多,内部结构越不稳定,容易受到腐蚀。海上风电不同于陆上风电,单桩、塔筒对钢材要求极高。这是我们从瑞典引进的三线切割机,用它我们能够完成钢板的一次切割,保证单桩、塔筒质量。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依托自身装备制造优势,已经成为华电重工布局海上风电坚实后盾。”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华电重工已经在北京、天津、郑州、上海成立技术中心,对我国的海上风电工程建设、海上风机核心设备开发展开技术攻关。

华电重工总经理王汝贵“由于海上风电主机设备数据的层层放大传递,导致从塔筒到桩基的整体‘虚胖’,难以达到整个海上风机的系统最优化,这极大地增高了海上风电开发成本。我们正在计划进入海上风机主机制造业务,逐步掌握海上风机整体数据,再结合海上风电智能送出技术,从而逐步探索我国海上风机最优化解决方案。单纯依靠国家0.85元的海上风电上网电价并不可持续,只有有效降低海上风电投资,才能进一步推动海上风电的市场开发,华电重工正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着。”

华电重工的“提质增效”布局

由于风速稳定,发电小时数多,离负荷中心较近,没有陆上风电的弃风等特点,我国的海上风电源较陆上更具优势,这也让我国“十三五”海上风电开发成为一片蓝海。

曾经依托传统煤矿、火电厂、港口,在物料输送、热能工程、钢结构等业务板块,华电重工一度成为能源装备制造行业的引领者。但是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速度的加快,华电重工面临业务下滑压力。海上风电负载着华电重工升级转型的重要战略使命。

华电重工总经理王汝贵指出:“首先,我们逐步从服务煤矿、火电厂、港口向着服务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转型;其次,我们从服务基建市场向着服务存量市场进行转型,做存量市场;另外,我们还将从规模驱动向着创新驱动转型,我们不仅仅是核心装备制造商,工程施工商,我们更是系统方案解决商;最后,我们不仅仅立足国内市场,我们还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华电重工的核心品牌。”

事实上,华电重工升级转型不仅仅改变了自身业务板块,对区域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不仅仅填补了唐山地区新能源产业的空白,也填补了整个河北省在该领域的产业空白。

“目前,我们公司已经成为曹妃甸港区的明星企业,多次作为当地政府经济转型产业代表接待来自北京、天津等地区领导、专家、学者的考察。”华电曹妃甸重工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牛文献自豪地告诉记者。

而这种与地方政府互利的合作模式在江苏盐城有望得到进一步的突破。据了解,华电重工即将在江苏盐城建设一座风电核心装备制造厂,并以此为支点,进一步撬动江苏地区海上风资源开发。

华电重工海洋与环境工程事业部总经理袁新勇说:“我们在当地投资建厂,当地政府会更加主动与我们一起开发海上风资源,这为我们华电重工进军海上风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以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就业为抓手,换取地方海上风资源,这一模式有望在我们下一步的发展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这种以投资换资源的模式有望在整个华电集团得到复制,这对下一步加快我国海上风电开发或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原标题:看得懂的海上风电最优方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建设查看更多>华电重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