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动力电池或将迎来报废高峰 处置方法趋向多样化

2016-06-14 07:51来源:钛媒体作者:最极客关键词:动力电池电动汽车行业动力电池回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通常情况下,动力电池无法被汽车继续使用时,被看作是报废。但是,这并不说明它完全没用了。例如锂电池能够使用20年左右。但被用于汽车上的时候,3至5年后电池容量就会低于初始容量的80%,续航减弱,就需要更换。

从理论上讲,这些被换下来的电池依然存在使用的价值和一定的能量。此时可以按照电池容量的不同,利用它们继续储能或者应用到供电基站、低速电动车或路灯的能源提供方面。

经历了这些过程,动力电池才会真正进入回收体系。这就是业内所说的动力电池再利用,也叫梯次利用。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动车风头正劲,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也可能成为蓝海。但是,也有另一种观点。华北地区某新能源公司的技术人员指出:“将利用后的动力电池大规模用作储能,这恐怕只能是想想而已。”

梯次利用的主要缺陷在于,虽然一般的储能电池对单体电池的密度要求比动力电池低,但是,储能项目所需的储能电池规模不小,常常能够达到百千瓦甚至兆瓦。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容量在30千瓦时左右,如若将其用于储能,就必须加入大量的电池包。

然而,由于我国不同电动车企业的电池路线、电池规格和测评要求的不同,使得电池型号繁杂,产量分散。可以说,动力电池行业标准化进程的缓慢阻碍了梯次利用的发展。

二、行业标准化缓慢成阻碍,需要开发新的处置方法

在报废的动力电池被梯次利用的过程中,由于电池的一致性较差,为成组使用增加了不小的障碍。在专业人员看来,就算是梯次利用,也只能是小规模的利用,比如家庭储能。梯次利用之所以遭遇瓶颈,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动力电池行业尚未实现高度的标准化。

动力电池行业的标准化进程之所以缓慢,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动力电池行业尚未成熟。

不同国家和企业在动力电池的选材、设计、连接方式等方面往往不能达成共识,甚至可以说,对动力电池设计的不同蕴含了厂商对电动汽车的理解。

从厂商的角度来说,对动力电池的选择往往基于对电池技术的掌握程度及产品的定位。在整个行业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标准化还是比较艰难的。

第二,标准建立不易。

现下电动车和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皆处于起步阶段,不同的厂商都在进行不同的尝试。电池技术尚未成熟,此时制定过多标准,并无太大意义。此外,动力电池的发展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可以看作是能源革命,要使得动力电池实现标准化并不容易。

从材料方面来看,现有的动力电池容量大多数不达标。国内做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的厂家不在少数,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产业链,各家对于标准的理解都不一样,很难统一。

原标题:动力电池或将迎来报废高峰,处置方法趋向多样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电动汽车行业查看更多>动力电池回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