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3家锂电企业入围智能制造目录 动力电池制造亟待“大换血”

2016-06-16 09:08来源:高工锂电作者:赵冲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试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此背景下,正极材料智能工厂的建立就极具现实意义,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生产线各关键工序的自动化控制,开发中央数字化控制系统,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实现制造信息和管理信息全程透明、共享。

“在正极材料领域推动智能工厂的建立和应用,以满足当前锂电池市场的持续增长和产品质量的苛刻要求,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和高端产品占有率。”杉杉能源一位参与申报智能工厂项目的负责人向高工锂电网这样表示。

相对于正极材料生产面临的问题,动力电池制造升级更为紧迫,面临的形势也更为复杂。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如何快速提升性能指标,降低生产成本已经成为全行业聚焦的核心命题。

国内锂电池制造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个是大部分锂电设备仅能实现某些工段的自动化,距离全自动化以及信息化还有较大的距离,很多设备上的数据平台依然没有搭建起来;二是整个锂电池的生产过程控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规范和标准,包括来料、湿度、极片张力等很多因素都处于不可控的状态。

这也直接导致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都处于较低的水平,高工锂电获悉,大部分动力电池企业都依然半自动化水平,生产效率严重低下;同时,动力电池制造合格率平均仅为为70%-80%,这意味着有20%-30%的浪费。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山雨欲来,动力电池大规模生产将是必然趋势,对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摆脱传统制造模式围城,智能制造就成为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升级路径

在此次入围的锂电领域智能制造项目中,三家锂电池企业都选择的是与配套设备企业共同申报的形式来参与。

据悉,国轩高科入选的项目为年产6亿安时锂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该项目采用联合多家设备及系统供应商共同申报,涉及激光及自动化、机器人、MES等多个细分领域。

在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看来,国内动力电池与日韩的最大差距就在生产制造的工程化能力以及电池制造的过程控制能力上,而这种差距,可以通过联合设备企业进行快速攻关。

参与国轩高科项目申报的吉阳自动化总经理阳如坤认为,电池企业选择和设备企业共同申报的意义在于,参与多方能够通过协同作战,通过不同环节之间的交流融合,共同推进电池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锂电池制造是离散型和流程型的结合体,因此在数据采集和控制上更为困难,在一些工序的数据互联互通上也存在较大的障碍。

围绕于此,包括吉阳在内的共同申报单位与国轩高科一起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一是探索对于对齐精度、涂布厚度、浆料粘度等影响质量、效率、管理数字进行提取,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互联互通。二是基于大数据的实效模式分析下,考虑把底层数字化和和上层MES怎么去实现连接,将智能生产与智能管理结合,从而实现智能制造。

原标题:3家锂电企业入围智能制造目录 动力电池制造亟待“大换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离子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智能制造试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