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市场正文

3家锂电企业入围智能制造目录 动力电池制造亟待“大换血”

2016-06-16 09:08来源:高工锂电作者:赵冲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试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驱动下,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生产制造亟待向智能化方向迈进。

与传统制造领域一样,锂电领域的制造面临整体羸弱的局面。在智能制造上则面临关键技术装备受制于人、智能制造标准/软件/网络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新模式推广尚未起步、智能化集成应用缓慢等突出问题。

事实上,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智能制造对于加速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因此,自2015年以来,政策层面加大了对于智能制造的推进力度。

今年4月,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16年要重点遴选6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形成关键领域一批智能制造标准,不断形成并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通过2-3年持续提升,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

而就在近日,工信部对外发布了“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公示”,拟选入144个项目进行公示。

媒体梳理发现,在144个公示项目中,涉及锂电领域的项目有三个,分别为湖南杉杉新能源有限公司万吨高能量密度锂电正极材料数字化车间新模式应用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智能化工厂、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锂动力电池智能工厂(年产6亿安时锂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二期项目)。

“锂电制造未来必然走向大规模和智能化,即‘三高三化’:高精度、高速度、高可靠性、无人化、可视化和信息化。这必然倒逼企业通过智能制造的升级来实现。”吉阳自动化总经理阳如坤向高工锂电网表示,锂电领域的智能制造已经迫在眉睫,而政策层的推动将明显加速主流企业的布局速度,同时也将会助推智能制造行业标准建立完善。

一位参与项目申报的企业介绍,此次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的资金支持力度很大,项目通过后企业将会得到8000万-1亿元的支持力度,这个对于企业自身的制造升级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此作用之下,示范工程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制造全面升级。

传统制造模式围城

事实上,阳如坤的判断也代表了行业的主流声音,无法忽视的现实是,无论是锂电材料还是电芯生产,国内企业依然普遍面临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产品良率低、信息互联互通效率低等问题。

以正极材料为例,不少工厂生产过程智能化程度不高,人为参与度高,难以实现生产线的快速智能化生产,呈“孤岛”之态,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管理。

这导致的一个结果是,国内锂电正极材料有全球 4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供应的大多是中等以下品质的正极材料,正极材料企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品品质和产业产能方面的配合衔接问题。虽然近年国内产能大幅度提升,但高端市场占比较低。

原标题:3家锂电企业入围智能制造目录 动力电池制造亟待“大换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锂离子电池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智能制造试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