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报道正文

智能电网助力转型发展 电网互联提供强劲动力

2016-08-18 12:47来源:中国电力报作者:祝科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产业电网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座220千伏变电站,从立项到投入使用,业界通常要2年时间。武汉供电公司不断优化供电方案,在保证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优化工程流程,通过交叉作业大大压缩了工程时间。武汉华星光电公司电力科科长戴俊松表示,他们在武汉的220千伏变电站项目从立项到投入使用只用了8个月,让他们感受到了武汉速度。

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网湖北电力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打造智能电网样板,投运的新一代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占地面积由常规的5000多平方米减少到2700多平方米,设备维护量将较传统变电站降低87%,设备故障率降低43%,供电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落户未来城的中外高新企业感受到了智能电网的魅力。

襄阳市着力打造“襄阳云谷”“智慧城市”,吸引了华为云计算中心落户东津新区,需新增21000千伏安用电容量,国网湖北电力仅用1个月就满足了所有供电需求,使襄阳成为华为公司华中大区产业支撑中心,以及全国乃至全球云服务业务承接中心和业务备份中心。

深圳虹润高科决定在鄂州市葛店开发区上马新能源汽车电池材料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一期项目于今年7月底前投运,按照常规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专用变电站,至少需要1年多时间。为满足该企业一期6万千伏安用电需求,鄂州市供电公司采用永久方案与过渡方案相结合的方式,投资1700余万元建设湖北首台110千伏车载变电站,满足了该客户近期的用电需求,并同步新建110千伏姚家湖变电站,满足该客户一二期及周边客户的用电需求。

为满足长江经济带建设对电力服务的需求,国网湖北电力促进用电报装提速,已储备用电报装需求计划项目1576个,预计配套电网投资15.84亿元,确保这些重大转型升级项目高效落地,将有效需求转化为电量增长。同时,该公司还将持续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机器人对50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换流站)的全覆盖巡检,在220千伏、110千伏智能变电站大力推广顺控操作检修,持续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减少停电检修时间,保障企业可靠用电。

电网互联提供强劲动力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还要积极融入全球能源互联网,保障区域能源安全供应。”国网湖北电力总经理尹正民介绍,预计到2020年,湖北最大电力负荷达到4500万千瓦,电力需求缺口尚有930万千瓦,如果长江流域仍大规模发展火电,环境承载能力十分脆弱。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要留住长江两岸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必须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融入并依托全国和全球能源互联网,通过跨区跨境特高压电网输入能源和电力,在满足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同时,减少电煤消耗,降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尹正民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牵头、长江经济带相关省市政府以及能源企业参与,同步研究制定长江经济带能源发展规划,积极融入全球能源互联网,依托特高压输电技术,加快建设水电、大型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外送通道,保障长江经济带能源供应安全,助力大气污染防治。

预计“十三五”期间,湖北电网总投资将达1588亿元,国网湖北电力将全面对接“两纵一横”特高压交流、陕北—湖北特高压直流、渝鄂背靠背联网工程,为湖北接受内蒙古等北方能源大省火电资源和西南地区清洁水电资源创造条件,保障全省电力供应和能源安全。探索运用碳纤维技术示范改造葛洲坝外送通道,构建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的全国能源配置平台,逐步实现湖北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为湖北挺起长江经济带“脊梁”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延伸阅读:智能电网基础上 能源互联网还想互联什么?

上海在智能电网中发展储能技术的应用战略

原标题:地方丨国网湖北电力:挺起长江经济带的脊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智能电网查看更多>智能电网产业查看更多>电网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