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配电智能用电市场正文

400亿的能源互联网大市场 各省如何筹谋规划以掘金?

2016-08-22 00:16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智慧能源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开展绿色电力交易服务区域试点,推进以智能电网为配送平台,以电子商务为交易平台,融合储能设施、物联网、智能用电设施等硬件以及碳交易、互联网金融等衍生服务于一体的绿色能源网络发展,实现绿色电力的点到点交易及实时配送和补贴结算。进一步加强能源生产和消费协调匹配,推进电动汽车、港口岸电等电能替代技术的应用,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基于分布式能源网络,发展用户端智能化用能、能源共享经济和能源自由交易,促进能源消费生态体系建设。

4.发展基于电网的通信设施和新型业务。推进电力光纤到户工程,完善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系统。统筹部署电网和通信网深度融合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同缆传输、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鼓励依托智能电网发展家庭能效管理等新型业务。

15.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大学成立能源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

8月12日,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与浙江大学在杭州签署协议,双方成立并共建能源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开展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技术合作开发、资源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根据协议,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大学成立并共建能源互联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探讨能源互联网技术,提出相关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项目,双方定期开展交流,组织专家委员会召开能源互联网技术论坛,共同开展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建设。

据悉,研究中心下设能源互联发展规划研究室、特高压电网安全技术研究室、新能源互联技术研究室、智能配用电技术研究室、能源互联信息通信技术研究室等。双方将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顺应世界电网技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树立互联网思维和创新创造理念,在能源互联电网发展规划、特高压、新能源接入与消纳、海洋输电、智能配用电、信息通信等技术领域,深入开展务实合作,按照清洁替代、电能替代的发展方向,共同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

国网浙江电力、浙江大学有关负责同志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并为研究中心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韩祯祥出席签约仪式。

16.国家电网发起“全球能源互联网”特别研讨会

2015年7月26日至30日,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与能源协会(IEEEPES)2015年年会在美国丹佛召开。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本届年会上发起并设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清洁发电与管理的全球实践”“智能电网的全球实践”和“配电网规划”等4个专题研讨会,其中“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最新重大消息特别研讨会”的形式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开启发电新时代”,来自国际学术组织、知名研究机构、国际电力企业、跨国制造企业等单位的30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公司多位专家担任研讨会主席,12名专家在7个专题研讨会上做了专题发言,另有4名专家做了论文发言。

28日上午,“最新重大消息—全球能源互联网”特别研讨会顺利召开,6名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能源企业、大学的知名专家做了专题发言。研讨会主席、国网国际部副主任于军说,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刘振亚董事长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其核心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两个替代”,既面临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需要各方加强沟通、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在专题发言环节,国网能源院副院长蒋丽萍描绘了基于北极的富余风电资源和赤道的太阳能资源、以特高压为骨干输送网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应用场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国电科院博士曾平良提出了一套新颖的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规划方法论。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针对会议主题和演讲发言进行了互动讨论,进一步交换了彼此的看法,加深了对全球互联概念的理解。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基于全球能源观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是解决全球能源问题的必经之路,世界各国在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清洁能源发展的创新实践,证明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IEEEPES是IEEE下设协会之一,是IEEE共享电力行业最新技术发展、开发技术标准、指导系统设备制造、培养行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协会设有23个技术委员会,关注电力各个领域,其愿景是在电力与能源领域为社会提供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知识,并为其会员提供行业发展的信息。

相关阅读:

29家企业将受益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未来就靠他们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智慧能源查看更多>智慧能源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