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多角度解读三峡 多维度塑造三峡形象 知名专家学者看三峡工程

2016-09-06 09:34来源:三峡集团作者:但棣瑶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次,运输能力的提升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随着三峡工程的修建,川江运输能力大大提高,从集装箱船,滚装船过三峡可以看出,三峡工程对于物流影响巨大,对于西南地区产业的布局、产业提升影响巨大。重庆这些年工业生产、外贸、经济增长速度高居全国第一,三峡工程带来的物流便利应该是发挥了很大作用。

三峡工程有着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等等综合效益。而且三峡大坝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蕴含着自我奋斗、创新等民族精神内涵。从大禹治水到现在三峡驯服洪水,中国人民自我奋斗精神本质上一脉相承,提炼升华,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峡工程是人类改善人化自然的伟大成果

要正确看待三峡工程,主要需回答两个问题:怎么看待现代科技和大工程;怎么看待用举国体制建设三峡工程。

当前,学界和社会上,一些人中流行着一股反科技、反大工程的思潮。他们认为科技是造成各种灾难的万恶之源,认为凡是大工程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诚然,大型工程是会对生态环境带来风险,但仅以这种认识就简单地否定大型工程是不对的。其实,任何人类活动都是具有风险的。对于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工程,我们还是要先通过考察、资料研究等手段,认清其对生态环境的利弊关系,再做评判。另外,人类的发展也从来不是向着既定的所谓“最好”的方向前进,而是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我们看待三峡工程,应当要看它兴建后,较之过去没有三峡工程的年代,对中国的发展、对长江流域的生态是否更有利了,而不是靠细数工程曾有的问题和现存的不足来否定整个工程。

再说到举国体制,这是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和特色。中国历朝历代,治水都是政府的一件大事。曾经有国外学者称古代中国社会为“水利社会”,认为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中,水利却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建设;不搞水利,政府的作用就会丢失大半,合法性也将丧失。当下中国,兴建水利也仍然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具体到三峡工程这样的超级工程,在当时的条件下,不使用举国体制是难以想象的。政府在三峡工程中起主导作用是必须肯定的,从实践的角度看,三峡工程在这方面也是做得比较充分、慎重的,效果也是应当肯定的。三峡工程在防洪、通航、发电等方面的骄人成果,在安全和抗风险方面的多重举措,特别是在技术引进、集成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正是恰当运用举国体制的结果。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解读“生态”这个概念。当前社会上对三峡工程在生态方面有一个误解,有些人认为搞工程就是用人为破坏生态,这是源于他们将“生态”狭隘地定义为“原生态”。其实,所谓自然,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今天我们所说的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其实又都是人化自然。所谓生态文明,是对人化自然而言的,是要看人化自然能否持续的发展,而不是仅仅以“原生态”是否保持原状为评判标准。因此,评定三峡工程对自然的影响,要以它对人化自然的改造状况为考量。从整个自然生态,即人化自然的角度看,实事求是地说,三峡工程是有效地改善了生态,是人类改善人化自然的伟大成果。

把握信息过剩时代的话语权

三峡工程是一个伟大的工程,有着巨大的综合效益。但是对于三峡工程的争论的却一直存在,甚至出现了很多的误读。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程度、一定层级的发声,争取话语主动权。

我们现在处于一种信息过剩的时代,每天面临着各类信息轰炸。受众明显处于一种信息选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自动选择感兴趣的,屏蔽掉那些不感兴趣的。考虑到正负能量传播的不一样,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篇三峡工程的误读文章可能更会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信息爆炸带来了一些问题。

因此,如何将真实的三峡工程,正确地三峡工程认识击中他们的的兴趣点,传递给他们,这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

原标题:多角度解读三峡 多维度塑造三峡形象 知名专家学者看三峡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