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多角度解读三峡 多维度塑造三峡形象 知名专家学者看三峡工程

2016-09-06 09:34来源:三峡集团作者:但棣瑶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峡工程是有巨大价值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非常明显,这是坚持三峡工程的基础,这也是受众接受三峡工程的基础。基于这样的共同基础,在表达方式上、内容上可以契合受众心理,在泛滥的信息中,让受众精准接收。从而在信息过剩时代的争取三峡工程的话语权。

三峡免费开放专用公路,大坝景区不收门票,这些举措都显著地提高了社会效益,这些都是三峡工程带给人们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每年超200万的游客能看得到。而把有关三峡的误读、争议的问题等印成小册子,做成宣传画,通过导游讲解等传递给游客,让游客“我来过我知道”,让三峡之旅变为“知识之旅”。这也不失为争取话语权的一种方式。

三峡工程建成以来已充分体现出工程本身的合理性

总体看来,三峡工程建成以来,尽管争议不断,但其实已充分彰显出其内在价值的合理性。

其一,工程的正面效益远大于负面效应。三峡工程的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效能已得到了充分验证。三峡工程每年将近10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一。治理长江水患问题关键在三峡,今年的长江流域大水,三峡工程在抵御洪灾方面尤其功不可没。至于三峡水库蓄水诱发局部地震、水库对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已在科学界内多有争论,已证明远非某些人士所说那般危言耸听,还是要拿科学事实理性的说话。

其二,三峡工程已尽力做到各项风险可控,使公众可接受。任何工程都有风险,与大型桥梁、高铁工程等重大工程一样,大型水坝工程确实存在生态、社会等风险。只要积极应对,将风险可能造成的实际影响降低到公众可接受的程度,就是成功的、合理的工程。三峡工程不处于地震断裂带上,完全不存在溃坝的硬风险。而软风险如生态风险,三峡工程的决策前后通过对工程安全性的后评估,科学理性地认识风险状况,采取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措施,已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社会风险方面,三峡也通过后期补偿等方式尽力降低移民损失,积极为移民提供发展机遇,着力克服工程风险的邻避效应,使移民从工程中受益。风险意识长存,积极预见问题,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是人类发展的常规路径,个别杞人忧天的担心无法避免,也无依据。

其三,三峡工程不是技术引进的集成品,而是推动我国水利工程技术能力的引擎,是工程创新的典范。三峡工程在招投标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引进工程技术设备的同时捆绑式引进技术源代码,有效克服了技术转移的壁垒和陷阱,推动技术转移在国内生根发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水轮机等核心技术部件的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还以创新驱动的方式促进了水利工程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国家水利行业重大创新能力的提高,鲜明地印证了习总书记所说的,工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巨大的推动作用。

瑕不掩瑜,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三峡工程的论证、设计、决策和建设过程都堪称完美。关于三峡的争论必将持续下去,类似科学的可证伪性,一项工程存在批评和争议并不能否定工程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三峡工程本身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们对三峡的认识更何尝不是如此。水利工程界要以“平行交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关心三峡的媒体、环保组织和公众耐心交流,跳出激烈对抗的论战模式,帮助公众理解和认识三峡工程的真相,培养公众对三峡工程相关争议的独立判断力。

(稿件由本报记者谢泽、刘蒙胜、但棣瑶、张璐采写整理)

原标题:多角度解读三峡 多维度塑造三峡形象 知名专家学者看三峡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