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多角度解读三峡 多维度塑造三峡形象 知名专家学者看三峡工程

2016-09-06 09:34来源:三峡集团作者:但棣瑶关键词:三峡工程三峡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多角度解读三峡,多维度塑造三峡形象。8月27日,来自哲学、科学和媒体各界的六位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来到宜昌,开展为期两天的三峡工程与三峡人文考察活动,就如何解读三峡工程与三峡精神进行深度调研并出谋划策。

考察团成员有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我国科技哲学领域领军学者刘大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王亦楠等六位专家学者。他们首先来到三峡展览馆观看三峡工程纪录片及参观模型,随后前往三峡电厂左岸电站厂房、坛子岭景区以及坝顶进行参观考察。当日下午,考察团一行分别前往屈原祠和黄陵庙,领略三峡楚文化遗迹,感受先祖大禹的治水壮举。考察团一行还在中华鲟研究所进一步了解了三峡集团在长江生态保护领域做的努力。

8月28日,三峡集团宣传与品牌部主任杨骏主持座谈会。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多学科解读三峡工程,提炼三峡精神,为进一步提升三峡工程社会形象建言献策。

三峡出版传媒公司总经理李磊等陪同考察并参加座谈。有关座谈情况如下:

需高度重视“三峡精神”对我国实现“创新驱动”的重大意义

三峡工程不仅仅是水电界的一面旗帜和能源领域的一个重大工程,早在20世纪40年代,欧美专家就曾指出“三峡工程是关系到中国前途的至为重大的杰作”。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几代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浩大的科学团队和扎实的设计论证,克服种种困难,三峡工程终于从百年前的设想变为了现实,数十年实践打造出了“三峡精神”。今年,三峡工程即将全面竣工验收,结合这个契机,我们应该深刻挖掘、全面诠释“三峡精神”,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继承并发扬“三峡精神”,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复兴。

什么是“三峡精神”?结合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及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来看,三峡工程正是“实干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要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必须从“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到底该怎么创新,三峡工程的成功实践提供了最好、最生动的样板。比如,当年三峡工程动工后,曾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落后发达国家几十年,根本不具备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只能通过与GE等国际大企业合作搞技术引进。然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我国的哈尔滨电气集团、东方 电气集团等企业在短短八年时间里成功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标准,我国水电装备制造业从原来的“跟随、追赶、并跑”到现在成为国际市场上领跑者,迅速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而与之形成鲜明的、值得深思的对比是,2001年我国在另一高端技术领域——燃气轮机也采取了“以市场换技术”方式技术引进。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在我国燃气发电市场已高达7500万千瓦左右(远远大于三峡工程2200万千瓦装机)的情况下,我国依然没有掌握到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设备供应和维修服务依然严重受制于国际几大巨头的垄断。

三峡工程和水电装备行业的“创新驱动”是如何做到的,其中的体制机制经验亟需好好挖掘。这对于我国其他行业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原标题:多角度解读三峡 多维度塑造三峡形象 知名专家学者看三峡工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