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国际能源署的核能技术路线图

2016-11-16 17:55来源:中能网关键词:国际能源署核电核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5年12月巴黎COP21气候谈判后,对如何转向“低碳未来”有许多讨论。发电是改变世界的关键因素。很显然,世界某些地方关闭燃煤电厂是个“趋势”,但还不清楚对核工业有何影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行过“核电的未来”研究,断言核电要大发展,核工业必须克服四个难题:成本、安全、核废物处置和核扩散。现今又增加了“公众认知”。正如德国和瑞典证明的那样,它可导致某些国家“放弃”核电。MIT的报告说,限制核电扩大的因素如下:

成本:在解除管制的市场上,核电没有成本竞争力。然而,这个行业会合理地减少基建成本、运行维修成本以及建设周期,缩小差距。

安全:现代反应堆设计的严重事故风险非常小,重要的是不断改进和完善“良好实践”。对公众有影响的事故非常少。然而公众对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的“认知”,意味着核工业必须证实,相对其他任何燃料资源,在确保安全方面做了更大的努力。

核废物处置:地质处置技术可行,但还有待“实施”验证。

核扩散:扩大核电必然扩大燃料处理和运输,而这可能含有“额外”的核保安挑战。

这些忧虑有何根据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就全球对核电认知而言,差别极大。瑞典和德国决定分阶段关闭核电,而中国和印度发展核电非常积极。

MIT的研究断言,扩大核电,公众赞同至关重要。作为低碳电源,核电或许呈现更“正面”的观点;但作为解决全球变暖的一种方法,似乎还没有获得足够广泛的公众支持,表明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公众教育。

原标题:5e科普丨国际能源署的核能技术路线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际能源署查看更多>核电查看更多>核能查看更多>